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服務的重要論述,響應國務院2025年3號文件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的意見,湖北大學哲學學院“銀齡智聯”研究生實踐隊于2025年7月15日,深入武漢東湖高新區左嶺街道智苑社區,重走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路線,開展“老有所‘e’銀齡智聯”數字助老行動。為關愛社區老年人,縮小數字鴻溝,幫助老年人跟上時代步伐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深入社區察實情,調研先行謀良策
習近平總書記曾于2022年6月28日親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左嶺街道智苑社區考察,強調要把更多資源下沉到社區,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為積極響應總書記的指示,該團隊成員系統梳理了項目前期的700余份調研問卷,精準識別了老年群體在智能手機使用中的核心需求與痛點,并結合相關論文設計項目新問卷。團隊成員帶著這份問卷,在社區活動中心與老人圍坐交談,了解社區老人的智能手機使用狀況和需求,并以此次調研為基礎,量身打造老有所“e”課程。調研過程中該團隊聚焦智能手機使用的“急難愁盼”——從不會連接WiFi、調大字體,到害怕電信詐騙、不敢嘗試移動支付,這些微小卻迫切的需求被一一記錄在調研本上。為了更深入了解老人使用數字化工具的心理障礙,團隊選取15位不同年齡段的老人進行深度訪談。72歲的獨居老人陳奶奶的話讓隊員們記憶猶新:“看著鄰居用手機買菜很方便,可我總怕按錯鍵扣錢,更怕學不會被笑話。”這些真實的心聲,讓志愿者們明白:助老不僅是教技術,更是要驅散老人對數字時代的“畏懼感”。
二、精準幫扶紓民困,技術賦能促實踐
從課上教學延伸至課下陪伴,以陪伴之力破解操作難題“奶奶您看,這樣滑動就能調大字體啦!”在社區活動室的長桌前,團隊成員以PPT宣講的形式為社區老年人一步一步演示手機操作設置。團隊創新性引入了“科技輔導員”的教學形式,并采取“結對子”的方式,一名“輔導員”對接2-3位老人,實施“手把手”精細化教學。基礎課上,老人們學會了微信字體調節、微信聊天、微信語音聊天、微信付款、面對面建群;進階課里,團隊成員不僅向老年人普及了防詐騙基礎知識,還通過自制的“釣魚鏈接”案例,為社區老年群體詳細講解了此類詐騙鏈接的識別技巧:社區老年人親自點開鏈接卻跳轉到志愿者實現設計的頁面,通過設計“受騙”切實提升社區老年人防詐意識。這種從課堂到結對的陪伴式教學,讓老年人在指導中逐步跨越“數字鴻溝”,真正感受到科技的便利與溫暖。
三、總結反饋明得失,探索機制求長效
我們不僅要做“短期幫扶”更要做到“長效溫暖”。通過志愿者們的實踐講解,絕大多數老人都能獨立完成微信視頻、掃碼支付等操作,更有老人主動詢問“下次什么時候來教我們用打車軟件”。這些變化讓志愿者們意識到,助老行動需要“長效續航”。結束宣講之后,志愿者們主動跟隨社區負責人參觀社區助老智慧硬件,從智能健康檢測設備到適老化改造的數字產品,志愿者們全面地了解了社區助老新舉措新模式。這次參觀讓志愿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實困境,也為后續幫助老年人提供了更貼合實際的認知基礎。
“我們不僅要在智苑社區做好助老行動,更要讓這束光照亮更多角落。”指導教師說。這個夏天,湖大學子走遍社區,耐心傾聽老人心聲。當老人的困惑化為笑容,“數字鴻溝”被青春暖流漸填,他們讀懂了“社會實踐”的分量——既是課堂知識的延伸,更是青年對社會的溫柔擔當。這場“銀齡智聯”行動仍在繼續,因為他們相信:青春的力量,總能讓歲月與時代溫暖相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