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法治精神、了解基層法庭工作、學習基層調解經驗,2025年7月9日,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青衿知行團走進保定市阜平縣城南莊人民法庭,開展了一堂生動的法治實踐教育課。
城南莊人民法庭審判庭李庭長首先向知行團詳細介紹了法庭的基本工作流程與核心。他強調,該院在司法工作中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發揮群眾參與司法的作用,大力推行司法公開與巡回辦案。李庭長介紹,法庭自建立以來,不斷健全基層司法工作的定期與不定期巡視及巡回就審制度,司法干部以身作則、現身說法,有效推動了區域內民事調解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基層調解工作方面,李庭長重點向知行團成員展示了“楓橋經驗”在當地化解矛盾糾紛的實踐成效。他表示,通過應用這一經驗,大量糾紛得以就地化解,顯著減少了訴訟案件數量,訴訟前調解成功的案件數量從2023年的68%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85%,上訴率僅為0.27%,有效減輕了當事人因訴訟程序繁瑣造成的訴累,優化了司法資源配置,切實實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的目標。

圖為李庭長為成員們講解城南莊人民法庭的發展歷程(張境軒 羅上杰供圖)
黨建工作方面,城南莊人民法庭堅持“多維”聚力,積極探索創新“黨建+N”工作模式。這一模式有效整合了資源,使法庭工作從單兵作戰轉變為在黨委領導下開展多元化解紛。
關于陪審制度,李庭長提到,法庭積極邀請人民調解員和政協委員旁聽案件審理。調解員來自基層,熟悉當地情況,旁聽有助于提升其法律素養,為日后更好地開展調解工作、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一奠定基礎。同時,邀請政協委員旁聽,既是對調解工作的有效監督,也是提升調解工作公信力的重要途徑。

圖為李庭長為成員們答疑解惑(張境軒 羅上杰供圖)
為讓知行團成員更直觀地感受法庭審判的嚴肅性與公正性,李庭長特別安排了一場模擬法庭活動。成員們分別扮演審判長、原告、被告等角色,模擬審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通過沉浸式體驗,成員們深入了解了法庭審判程序和規則。在模擬法庭上,大家圍繞矛盾焦點展開充分辯論,最終在法律框架下達成了調解協議。

圖為成員們體驗模擬法庭(張境軒 羅上杰供圖)
此次城南莊人民法院的研學活動,讓青衿知行團的成員們深刻體會到“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從智慧司法到多元解紛,從便民服務到訴源治理,每一項舉措都體現了司法為民的初心與擔當。城南莊法院的實踐,不僅豐富了“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也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上,這樣的探索必將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讓法治之光照亮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