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12日,一場以“筆說鄉情”為主題的“藍色書寫日”活動在響水中學溫情開展,支教老師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帶領學生們在觀察、創作與互動中,重溫家鄉記憶,抒發對故土的熱愛。
活動伊始,我以“發現家鄉的小寶藏”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聚焦日常生活中易被忽略的家鄉細節。鼓勵孩子們調動感官,觸摸爺爺粗布衣裳的紋理,凝望草葉上晶瑩的露珠,細聽夏夜蛐蛐的鳴唱,并嘗試用“我【看/摸/聽】到了……,它像……”的句式記錄感悟。課堂上,孩子們紛紛分享自己的“短日記”:“我看到了天上潔白的云朵,它像一匹行走的馬”“我抓到了一只小螃蟹,它像個調皮的小男孩,不停地吹著小泡泡”,質樸的文字中滿是對家鄉事物的細膩感知。

在“送給家鄉的三句情話”環節,我化身“寫作向導”,教孩子們用詩意語言編織對家鄉的告白。我給出創作框架:第一行寫家鄉的具體事物,第二行描述其動態,第三行展現趣味結果。在她的啟發下,學生們靈感迸發,模仿著“曬谷場的麻雀,偷吃一粒金豆子,被風追著罵羞羞”的生動句式,將小河、老黃牛、田字格等元素融入創作,讓每一句“情話”都成為家鄉的鮮活注腳。

最令人動容的當屬“藍線傳情——家鄉故事接力畫”環節。我將學生分為3-4人小組,每組手持一張大畫紙,用藍線串聯起共同的家鄉記憶。第一個學生以“村口老槐樹樹干”“門前石板路”等為起點勾勒藍線,隨后組員輪流添畫細節:有人補上槐花與樹下石凳,輕聲說著“去年奶奶在槐樹下給我編花環”;有人添上路邊的蒲公英,回憶起“和小伙伴追著絨毛跑的夏天”。藍線不斷延伸,畫面漸漸豐滿,成為一幅承載著集體回憶的“家鄉長卷”。

“家鄉的美好,藏在每一個細微的瞬間里。”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學會用眼睛發現、用心靈感受、用筆墨記錄家鄉,讓這份鄉情在書寫與創作中代代相傳。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不僅找到了表達情感的新方式,更重新認識了家鄉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