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福利院兒童,七彩假期溫潤童年韶華 為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思想,落實黨的二十大及全會精神,關愛困境、流動、留守兒童及新興領域兒童。7月1日,安徽理工大學力學與光電物理學院旭日耀陽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淮南市社會兒童福利院,開展了為期10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定制化課程講授、趣味互動游戲、愛心物資捐贈等形式,為福利院的孩子們送去知識與歡樂,用青春力量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這個夏天充滿溫暖與希望。
——服飾瓷器入童心,播撒文化自信
“旭日耀陽”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帶著精心準備的教具和物資,走進了淮南市社會福利院。初見時,孩子們眼中既有好奇也有羞澀,緊緊依偎在保育員身邊。實踐隊隊員們提前做足了準備:不僅精心搜集了多民族特色服飾、傳統瓷器的高清圖片,還梳理了與之相關的習俗故事,用通俗易懂的鮮活語言,在福利院活動室里開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探秘課”。孩子們雀躍著圍了上來,有的小手握著彩筆,認真描摹圖片里的苗族銀冠;有的湊在一起討論,要給青花瓷畫上自己喜歡的小花;還有的發揮想象,給民族服飾添上了亮晶晶的“寶石”。隊員們在一旁輕聲指導,時不時幫小畫家們扶穩畫卷,活動室里滿是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和孩子們的小聲討論,原本空白的畫卷,漸漸被五彩斑斕的童真創意填滿。孩子們不僅拓寬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在親手創作中,悄悄在心中種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錢智航 張鵬軒 供圖
——VR創意融科技,剪紙紅韻承傳統
活動中,隊員們還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創意手作課”。先是變廢為寶的VR眼鏡制作——提前收集的廢舊紙盒被剪成合適的形狀,鏡片在隊員們手中輕巧地嵌入卡槽。隊員們邊示范邊講解,手把手教孩子們折疊紙盒、固定鏡片。當一個個帶著童真印記的“VR眼鏡”在小手中成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戴上體驗,活動室里不時響起“哇”的驚嘆聲,廢舊材料在創意中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VR眼鏡制作剛告一段落,剪紙的紅色彩紙便已在桌上鋪開。隊員們拿出提前準備的簡易剪紙模板,從基礎的對稱剪法教起,怕孩子們掌握不好,隊員們特意放慢動作,用彩筆在紙上畫出輔助線,握著孩子們的小手感受剪刀開合的節奏。漸漸地,活動室里只剩下響起剪刀裁剪紅紙的“咔嚓”聲,孩子們的手法越來越熟練有的剪出了憨態可掬的小兔子,有的學著剪出了“福”字,孩子們小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從科技創意到傳統技藝,兩場手工課銜接自然。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既感受了廢舊材料的巧思利用,也觸摸到了剪紙藝術的文化溫度。

錢智航 張鵬軒 供圖
——實驗中藏科學,游戲中含傳統
知識課堂的余溫未散,互動游戲環節便帶著更濃的歡笑聲“接棒登場”。活動室里,隊員們早已備好實驗器材和游戲道具,一場集趣味與知識于一體的“歡樂派對”就此拉開序幕。
活動伊始,隊員們借助油與水不相溶、顏料與水相溶的原理,為孩子們演示了絢麗的彩虹雨實驗。緊接著在隊員的指導下,孩子們親手將筷子插進裝滿米的瓶子,握緊筷子輕輕一提,整瓶米竟真的被穩穩提起,隊員們用“摩擦力像小手一樣抓住筷子”的比喻耐心解釋,讓科學原理在笑聲中走進孩子們心中。
剛結束實驗的興奮勁兒還沒散去,飛行棋棋盤已在桌上鋪開。孩子們立刻分成幾小隊,圍坐在一起擲骰子、跳格子,活動室中充滿了清脆的骰子碰撞聲和勝利的雀躍呼喊。另一邊,“猜節氣”游戲正玩得火熱,傳統文化的小知識順著游戲的脈絡融進孩子們的記憶里。
從實驗臺前的專注探究,到棋盤旁的歡聲笑語,再到猜節氣的認真思考,互動游戲環節沒有刻意的規則約束,卻讓每一個孩子都收獲了快樂,在夏日的午后輕輕搖曳,將溫暖與歡樂播撒在每一個角落。

錢智航 張鵬軒 供圖
——實踐育人,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此次“三下鄉”活動,是力學與光電物理學院“實踐育人”理念的生動實踐。團隊指導老師表示:“我們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增長才干、錘煉品格。這次福利院之行,讓同學們深刻理解了‘社會責任’的分量,也讓他們看到教育的力量可以傳遞得更遠。”

錢智航 張鵬軒 供圖
這次活動不僅為淮南福利院的孩子們編織了一段多彩的暑期記憶,更讓當代青年學子的責任擔當在志愿服務中灼灼發光。
撰稿:錢智航
審稿:章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