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為筑牢青少年暑期安全防線,湖南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今日走進韶山灌區,開展"青春護航·預防溺水"公益宣傳活動。通過情景模擬、互動體驗等創新形式,為當地村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水域安全教育課。
在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的專業支持下,實踐團前期對灌區水域進行了細致排查,重點標記了渠道、水庫等危險區域。結合調研數據,團隊以"七不兩會"防溺水原則為主線,采用"理論講解+實景演示"的方式,生動呈現了溺水自救與互救的科學方法。團隊成員冒著高溫,在多個危險水域實地取景拍攝,確保教育內容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
"我們力求打破傳統說教模式,讓安全知識真正'活'起來。"實踐團隊長張帥介紹。團隊原創的"防溺水六不準"情景劇,通過角色扮演還原真實場景,將安全規范轉化為直觀體驗。此外,團隊還在事故多發區創新設置了"警示地貼""語音提示樁"等可視化裝置,形成立體化警示網絡。
銀田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參與式安全教育令人耳目一新。大學生們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把生硬的安全條例變成了生動的實踐課,村民接受度顯著提高。特別是情景劇和警示裝置的設計,既實用又具有可持續性。"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湖南工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的重點項目。實踐團在開展安全教育的同時,還結合水利專業知識,對灌區設施進行了技術診斷。
"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專業知識只有融入社會需求才能真正創造價值。"團隊成員感慨道。接下來,實踐團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探索更多元的安全教育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