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消息(通訊員 汪榮芬 王子月 報道)為了深入落實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響應團中央關于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號召,武昌理工學院影視傳媒學院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務團之筑夢潛行調研團隊在學院老師和安徽省潛山市團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攜手潛山市痘姆鄉仙駕村村民委員會、痘姆鄉仙駕村駐村工作隊、湃客工場共同舉辦的“薪火傳鄉韻,童心筑未來”暑期公益課堂開班儀式于7月14日在潛山市痘姆鄉仙駕村湃客工場成功舉行,20名來自周邊村落的孩子將在為期三個星期的課程中,探索科學的奧秘,感受知識的力量。

據悉,在為期三個星期的義務支教時間里,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務團之筑夢潛行調研團隊將秉持“藝術領航,亮心靈之燈”的服務宗旨和理念,根據當地兒童學習的薄弱的環節和課程缺失,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娛相結合的課程,除了開展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等傳統課程外,還融入了成長啟蒙教育與公益實踐課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力其健康成長。

開班儀式簡潔而意義深遠。湃客工場的負責人金萌萌在歡迎致辭中表示:“公益課堂是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平臺,希望同學們能在與筑夢潛行調研團隊的互動中收獲知識、增長見識,以好奇為帆,以努力為槳,在公益課堂中探索更多可能。”在清晰的課堂紀律與安全規范宣導之后,這場為期三個星期、橫跨周一到周五的公益之旅在熱烈的氛圍中楊帆啟航。

在課程設計上,精準錨定了“素養提升”與“安全成長”雙主線:一是以文化沃土育才情:開設傳統國學、趣味歷史、詩歌朗誦等課程,為青少年提供浸潤文化、激發興趣的沃土。二是以生命之盾護成長:創新引入心理健康輔導課,為青春心靈保駕護航;沉浸式防溺水安全教育,將知識轉化為堅實的“生命防護盾”,讓趣味與安全在假期中同頻共振。團隊負責人林佳康表示:“不同于常規的上課形式,本次‘暑期公益課堂’將采用教娛結合的方式,通過娛樂與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拓展視野。”
活動結束后,記者采訪到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務團之筑夢潛行調研團隊的隊員王子月,她表示,“暑期公益課堂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青春與鄉土的雙向奔赴,希望孩子們在團隊志愿者的陪伴下能觸摸到更廣闊的世界,志愿者們也能在鄉土的滋養中綻放光彩,在實踐中砥礪奮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