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于寧縣文化館:隊員們參觀展覽,同時動手體驗非遺項目——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學習剪紙傳統紋樣,并參與香包制作,切身感受指尖藝術與民間工藝的魅力,不僅掌握了剪紙藝術和香包制作的基本技藝,更深刻感受到民間工藝的精妙絕倫,讓沉睡的非遺文化在青年一代手中煥發新生機。
下午深入蘋果種植園:基地負責人介紹:寧縣地處北緯35°蘋果黃金生長帶、全國優質蘋果優生區,蘋果質量全優國標(花青苷等指標超規,形成“肉質脆、沁心甜、馥郁香”特質 )。當地引進M9 - T337砧木,以“三高五化”模式建成11萬畝全國最大矮化自根砧基地,獲“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等稱號,2019年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團隊考察智慧果園、矮密栽培田,感受地理稟賦與科技融合驅動產業升級活力,理解“優生區+智慧鏈”助力鄉村振興邏輯。成員表示,將以產業調研呼應非遺體驗,為服務農業現代化沉淀實踐認知。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與深入的產業調研,不僅拓寬了團隊成員的視野,更搭建起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對話的橋梁,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智慧。成員們表示,要將所見所聞轉化為醫學學習路上的動力,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在會議室聆聽館長講話的照片。 王嘉琪 攝
圖為非遺傳承人向志愿者介紹有關剪紙知識的照片。 王嘉琪 攝
圖為文化館柜中陳列豐富的非遺作品。 李鳳翔 攝
圖為志愿者團隊一起前往果園觀摩學習的場景。 張譽瀚 攝
圖為果農向志愿者成員講解蘋果知識的場景。 王嘉琪 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果園與果農交流學習的情形。 王嘉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