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該團隊正在進行“鄉居民宿”農家院宣傳直播
本次直播是該團隊首次嘗試,隊員們既期待又緊張,將帶大家開啟一場薊縣云游之旅。
鏡頭里,遠山含黛,如墨筆輕描的輪廓在天際鋪展,云卷云舒間,天光隨流轉的云層變幻出萬千姿態;林間更是生機盎然,清脆鳥鳴與風過葉隙的沙沙聲交織,成了最動人的自然交響。
循著煙火氣走進農家院,曬得溫熱的老藤椅靜靜倚在墻角,木紋里藏著歲月的痕跡。隊員們早已和農家院的老板們熟絡起來,這些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肚里裝著數不清的薊縣故事——從凌晨四點就要爬的觀日小徑,到藏在巷尾、用老物件裝點的特色小院,每一處細節都帶著獨有的鄉土溫度。
哪里的日出能染紅整片山坳?哪家的院子傍晚能聞到最香的柴火飯?隊員們會邊走邊聊,帶大家一一探尋。或許鏡頭掃過的某一眼,就是你下一次出發的理由。鎖定畫面,這場薊縣漫游即刻啟程。
圖為兩名隊員正在進行直播準備
這是該團隊第一次嘗試直播,緊張與期待交織在團隊成員心頭。他們帶著滿滿的誠意,希望通過這個小小的鏡頭,把鄉野間的這份美好,傳遞給每一個屏幕前的觀眾。
此刻,團隊成員們正在做直播前的準備工作:有人蹲在地上反復調整三腳架角度,確保鏡頭能清晰捕捉遠處的山巒與近處的草木;有人舉著設備在場地里來回走動,測試不同位置的信號穩定性;還有人對著鏡頭輕聲練習講解詞,字句間透著對這場直播的重視。
桌角攤著標注詳盡的路線圖,紅筆圈出的農家院、觀景臺旁,密密麻麻寫著當地的特色——哪家的清晨能聽見最清脆的鳥鳴,哪家的院子里種著幾十年的老槐樹。團隊成員們細致入微,背包里,備用電池、充電寶和潤喉糖被整齊碼放著,甚至連可能用到的應急物品也都一一備齊,只為了讓直播順利進行,不錯過任何一個展示鄉野美好的細節。
雖然團隊成員們知道,或許鏡頭運鏡不夠嫻熟,講解也未必盡善盡美,但這份想把鄉野真實風貌呈現給觀眾的心意,格外真摯。遠處山霧漸散,近處雞鳴犬吠,這些鮮活的鄉野氣息,正是他們想通過鏡頭傳遞的核心。再檢查一遍設備,團隊成員們深吸一口氣,等待著直播開啟的時刻。
圖為該團隊和網紅老板“二姐夫”的合照
這是天津商業大學管理學院與機械工程學院聯合組成的實踐團隊,在2025年“三下鄉”活動中與農家院網紅老板的合影。
團隊成員們臉上洋溢著笑容,老板也豎起大拇指,看起來相處得十分融洽。此前,團隊成員們在這家農家院進行了一場助力鄉村旅游的直播嘗試。
為了這場直播,團隊成員們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他們精心規劃直播路線,詳細標注出農家院周邊值得推薦的景點和特色之處;認真熟悉農家院的每一個角落,與老板深入交流,挖掘那些藏在鄉土里的有趣故事和獨特亮點。雖然是首次嘗試直播,過程中或許存在鏡頭不夠穩定、講解偶有生澀等情況,但他們希望能通過鏡頭,把鄉野間這份自然又充滿煙火氣的美好,傳遞給屏幕前的每一個人。
這次“三下鄉”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們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也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鄉村,為鄉村旅游發展貢獻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