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四川農業大學學思探源實踐小隊一行前往四川省綿陽市羌族民俗博物館,開展了一場以“追尋紅色記憶,傳承民族精神”為主題的文化實踐研學活動。通過實地參觀、講解學習與深度訪談,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羌族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民俗文化,更深刻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深厚的紅色基因與革命精神,完成了一次思想與精神的雙重洗禮。
深入羌博:在民俗記憶中觸摸歷史脈搏 綿陽市羌族民俗博物館坐落于北川羌族自治縣,是集中展示羌族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窗口。實踐小隊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引導下,依次參觀了“羌源溯古”“羌寨風華”“羌繡云裳”“羌魂永續”等主題展廳。從古老的羌族碉樓建筑、精美的羌繡服飾,到莊重的釋比文化和羌笛演奏,隊員們沉浸于羌族人民千百年來與自然共生、與命運抗爭的智慧與勇氣中。
而最令隊員們動容的,是博物館中那些靜靜陳列卻飽含力量的紅色印記。展廳中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動再現了紅軍長征途經羌區時與當地群眾結下的深厚情誼,以及羌族兒女踴躍參加革命、支援紅軍的感人故事。透過這些實物與文獻,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羌漢同胞如何攜手并肩、共克時艱,用熱血與信念書寫下可歌可泣的紅色篇章。
紅色對話:在歷史回響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博物館的紅色文化專題展區,小隊成員特別圍繞“羌區紅色記憶”開展了深度學習和討論。一段關于紅軍北上抗日途經羌寨時紀律嚴明、愛護群眾的史實,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與初心使命;一則羌族青年毅然參加紅軍、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則讓大家感受到理想信念跨越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以前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多來源于書本,今天站在這些實物面前,聽講解員講述羌族同胞如何用生命掩護紅軍傷員、如何用山歌傳遞革命信息,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人民就是江山’。”小隊成員李同學在參觀后感慨道。隊員王同學也表示:“羌族文化中的集體主義、勇敢堅韌與紅色精神中的團結奮斗、犧牲奉獻一脈相承。這次參觀讓我意識到,紅色文化從來不是抽象的口號,它就扎根在我們多民族國家的土壤中,鮮活而具體。”
思源致遠:在實踐感悟中強化使命擔當 活動尾聲,實踐小隊與博物館工作人員以及當地羌文化研究者開展了座談交流。隊員們圍繞“如何更好地挖掘、保護并傳播羌族紅色文化”“青年一代如何在文化傳承中踐行紅色精神”等話題踴躍提問、暢談感想。大家一致認為,紅色文化是連接歷史與未來、民族與國家的重要精神紐帶,而羌族文化中的紅色記憶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體現。
隊長周同學在總結中表示:“這次羌博之行不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我們觸摸的不僅是羌族的歷史,更是中國革命的歷史;我們傳承的不僅是民俗的記憶,更是跨越時空的紅色基因。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主動擔起傳播紅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責任,讓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煥發更耀眼的光芒。”
學思探源實踐小隊此次羌族民俗博物館之行,以腳步丈量歷史,以心靈感悟文化,不僅深化了對羌族文化和紅色基因的理解,更激發了隊員們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在實踐中砥礪前行的決心。他們表示,將繼續沿著紅色足跡,深入更多文化現場,讓學思踐悟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通訊員:文基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