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超越暑期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赴新都科技園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聚焦巖心滲透率測量技術應用,12名師生通過設備操作、數據分析等實操訓練,助力油氣勘探技術創新人才培養。
校企協同育人才實踐隊隊長在現場演示巖心切割技術時介紹:"科技園提供的全自動滲透率測定儀、CT掃描系統等先進設備,讓我們完整參與了從巖心預處理到數據分析的全流程。"團隊依托科技園國家級實驗平臺,系統學習了《巖心分析標準化操作手冊》,累計完成致密砂巖、頁巖等36組樣品測試,形成實驗報告8份。
針對巖心樣品崩裂、數據異常等技術難題,隊員們創新提出"三步校準法":通過設備預熱調試、標準樣品對比、多參數交叉驗證,將測量誤差控制在5%以內。該成果獲科技園技術主管張工高度評價:"同學們提出的實時溫度補償方案,對提高高溫高壓條件下的測量精度具有參考價值。"
雙融雙促見成效實踐隊指導教師指出:"此次活動是學院'課賽踐研'四維培養體系的生動實踐。"通過將實驗室搬進產業園區,學生不僅掌握了巖心CT圖像解譯、非 Darcy 流分析等前沿技術,更深入理解了測井曲線與巖心參數的映射關系。隊員在實踐日志中寫道:"親手處理山西組頁巖樣品時,我才真正領會到課本中'各向異性'的實際表現。"
科技園同期開展的"能源技術沙龍"為實踐注入新內涵。隊員們與工程師圍繞"雙碳目標下巖心分析技術革新"展開研討,提出的"人工智能輔助巖心分類"構想被納入園區年度創新計劃。
青春報國顯擔當實踐期間,團隊還走進社區開展科普活動,通過技術展示巖心在油氣勘探中的"地下檔案"作用,惠及群眾200余人次。"用顯微鏡觀察巖心孔隙時,小朋友們驚嘆'石頭會呼吸'的模樣讓我難忘。"隊員在總結會上分享道。
本次實踐是石工院推進新工科建設的重要舉措,累計形成技術創新提案4項、科普課程3套。學院黨委副書記曾曉慧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引導學生在解決產業實際問題中增長才干,為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