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韻悠揚說本草,桑榆情暖話健康—藥學院“四海同音”實踐隊開展普推實踐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2025年8月6日至8月7日,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四海同音實踐隊赴福建省泉州市、漳州市地區,開展以“普通話推廣與中醫藥文化傳播”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宣傳冊發放、公園宣講、問卷調查及養生課堂等形式面向老年群體推廣普通話,同時普及中醫藥知識。
一、化繁為簡——識百草妙趣,傳千門真知
夏日的綠茵下,在泉州海絲公園、漳州老人會等場所,實踐隊隊員以圖文并茂的宣傳冊為載體,向納涼老人普及中藥材知識。宣傳冊上印有日常用語和中藥材圖片。隊員們用標準的普通話講解展示圖片的中藥材功效,如:黃芪能夠補氣升陽;甘草能夠清熱解毒;枸杞能夠明目潤肺。老人們通過圖像直觀學習專業名詞發音。針對部分老人難以理解宣傳冊上的普通話藥材名稱的現象,隊員耐心地用當地的方言對照解釋,其中像“茯苓”、“芡實”等專業詞匯,隊員們用方言描述藥材的形態和功效,讓抽象的中醫藥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實踐隊以圖文的形式向老年人講解中藥材的功效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實踐隊向老年人分發并講解有關中藥知識的宣傳冊
二、言傳身教—— 雅言為舟楫,國粹揚風帆
實踐隊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在社區老人會,開設“養生普通話課堂”,隊員以標準普通話示范“足三里”“合股穴”等夏季解暑穴位的發音,并帶領老人朗讀養生口訣,如:冬吃蘿卜夏吃姜;足三里常按,脾胃強健病不犯。課堂將藥材知識、食療方劑等中醫藥知識的傳播與普通話訓練結合,吸引超百名老人參與。
實踐隊在老人會講解中醫的養生小技巧和常見中藥材功效
三、問卷探路——問卷量聲韻,鄉音煥新顏
活動期間,實踐隊在三地公園開展宣講,并設計問卷調查老年人對中醫藥詞匯的掌握情況。問卷內容涵蓋中藥材名稱辨音、功效表述等維度,由隊員協助老人進行填寫,累計回收有效問卷300多份。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以上的老人認為,通過藥材圖片和方言結合的方式,更容易理解中醫藥藥材這一類專業詞匯。
實踐隊一對一輔助老人們填寫調察問卷
“四海同音”實踐隊以普通話為紐帶,讓中醫藥文化在老年人群體中傳播。活動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語言能力,更讓中醫藥知識以親切的方式走進日常生活。隊員們用專業與熱情架起溝通的橋梁,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擔當。未來,實踐隊將繼續探索“語言+文化”的創新模式,為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