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科技學院“藥行鄉野突擊隊”蒙峒實踐錄:青春腳步丈量壯瑤醫藥傳承路
2025年7月25日,珠海科技學院“藥行鄉野突擊隊”抵達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蒙峒古村,開啟了為期三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懷揣著對壯瑤千年醫藥智慧的敬畏與探索現代轉化的使命,從聆聽秘方到山野識藥,從文化體驗到科研啟程,每一步都踏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脈搏上,在裊裊藥香中展開了一場深入民族醫藥寶庫的探險。

圖為隊員抵達蒙峒古村后合影留念
拜訪資深壯醫,探尋古方智慧
7月25日下午,在蒙峒古村一位資深壯醫簡樸的居所內,86歲的壯族老醫生蒙老先生熱情接待了隊員們。擁有40余年行醫經驗的蒙老并非出身醫學世家,他坦言是受學醫大哥的影響產生興趣,通過刻苦自學中醫典籍和在醫療站進修、實踐,成為當地深受信賴的“赤腳醫生”。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老中醫
當被問及應對山區常見疾病的經驗時,蒙老特別分享了一個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俗稱“急黃”)的外洗方,核心藥材包含遠志、梔子、茵陳蒿、甘草。他詳細說明了此方的用法:煎煮取汁外洗患處,并強調了藥材采摘時令與煎煮方法的重要性。此外,蒙老還詳細介紹了蒙峒深厚的醫藥習俗:當地有新生兒滿月后連洗一個月藥浴的“洗月”傳統,常用艾草驅蟲祛濕、夏枯草清熱;村民善用高度白酒(20-50度)浸泡了哥王等藥材制作跌打藥酒;日常生活中,紫蘇煮水沐浴或與姜葉同煮泡腳是驅寒除濕、放松身心的普遍方法。

圖為當地曬干制好的紫蘇
走進鄉村醫療站,感受堅守與憂慮
7月26日上午,團隊來到大富村,拜訪了在此扎根二十余年的壯族鄉村醫生黃醫生。他的醫療點從父親手中接過,承載著兩代人的堅守——其父作為中西醫結合的鄉村醫生,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便在此服務。?
黃醫生的診療以西醫為主,但家傳的中醫知識也深深融入實踐:他會使用艾草等本地藥材,掌握著治療骨折、跌打損傷的古方,對于村民常見的“纏腰龍”(帶狀皰疹),他分享了一個有效的外用方——將含雄黃、冰片、枯礬、青黛等藥材水煮搗碎敷用。黃醫生看病收費極低,“主要收點藥材成本,十塊二十塊,夠本就行”,服務村民是他的宗旨。

圖為團隊采訪黃醫生
然而,這位經驗豐富的醫生臉上難掩憂慮。他沉重地描述了鄉村醫療的嚴峻現狀:大富村委會曾經有4間衛生站,如今僅剩他這一間還在堅守。老醫生們陸續退休,年輕人卻因待遇太低(一年政府補助僅一兩萬元,主要靠微薄診療費)、工作條件艱苦、時間長、風險大而不愿接手。“古方多是口口相傳,老一代走了,可能就真的丟了。”黃醫生自己沒有徒弟,擔憂退休后醫療點關閉,幾千人的村子連看個頭疼腦熱都成問題。他強調,對于急重癥他會第一時間呼叫急救轉診,但鄉村醫生處理常見小病、提供基礎醫療和健康守護的角色無可替代。?
“希望政府和社會多關注我們鄉村醫生!”黃醫生發出急切呼吁:提高待遇、改善條件,鼓勵年輕人加入;調配醫療資源支持鄉村;更要重視和保護那些即將消失的傳統醫學古方,組織力量進行收集和研究。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像他這樣從父輩手中接過的醫療點,以及其中蘊含的寶貴地方性醫療知識,能有后來人繼承,讓鄉村醫療的燈火不滅,讓傳統智慧得以延續。

圖為團隊與黃醫生在中醫閣前的合影
深入山林田埂,辨識藥用植物
當天下午,在瑤胞嬌客棧主覃玉嬌的引導下,隊員們走近村寨周邊的山林田埂,實地辨識當地豐富的藥用植物。嬌姐熱情介紹著村民常用的藥浴原料:“紫蘇在我們這里可是寶貝!冬天把整株收回來,專門用它的梗煮水藥浴,能理氣寬中,對付濕氣特別好。”她邊說邊指認著郁郁蔥蔥的艾草,并詳細說明了其在驅寒祛濕、日常保健中的核心作用。

圖為團隊與嬌姐在田埂邊辨識藥材
穿行在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中,嬌姐如數家珍地展示著蒙峒的藥用寶藏:清熱利濕的地膽草、養陰潤肺的麥冬、固精縮尿的金櫻子、清熱解毒的蒲公英,以及活血通絡的節節高(透骨消)等。這片土地的物產豐盛,為壯瑤藥浴提供了天然的原料庫。她還饒有興致地分享了獨特的飲食文化:“我們用楓葉染汁做五色飯里的黑米飯,既是美食,也藏著祖先利用自然植物的智慧。”?
嬌姐的講解,將書本上的藥材名稱與村民實際采收、使用的場景緊密相連。無論是冬日收集紫蘇梗以備藥浴,還是日常采集艾草、地膽草等,抑或是楓葉染飯的傳統,都生動勾勒出壯瑤民族識藥、用藥、敬藥的生活哲學。這些源自山野的饋贈和世代相傳的應用經驗,為團隊研究標準化、可持續的藥浴產品開發提供了最接地氣的靈感源泉和堅實的實踐基礎。
品鑒特色物產,體驗民族文化
7月27日上午,在工作人員蓮姐的生動講解中,隊員們深入了解了蒙峒古村的特色物產。蓮姐重點介紹了村里種植的500多畝山楂及其深加工產品——山楂芽茶,強調其降三高、開胃健脾的功效,并說明這是村民種植、合作社回收助農的特色產品。她還展示了當地優質的連山絲苗米,以及蘊含保健智慧的紫蘇泡腳包(內含紫蘇梗與姜葉)。引人注目的還有利用本地藥材制作的山蒼子錘(內裹山蒼子)和山蒼子精油,后者兼具驅蚊與暈車提神之效。對于家家必備的茶籽油,蓮姐分享了其雙重妙用:不僅是健康食用油,更能用于新生兒護理(清潔胎脂)和緩解冬季皮膚干燥,充分體現了壯瑤生活智慧。

圖為工作人員介紹助農的特色產品
除了品鑒風物,團隊還進行了豐富的游村體驗。隊員們穿梭于古村,欣賞保存完好的壯瑤干欄式少數民族建筑,感受歷史的厚重;同時也被富有創意的現代3D墻繪所吸引,領略傳統村落煥發的新活力。在村民的熱情邀請下,隊員們紛紛換上精美的壯瑤服飾,沉浸式體驗獨特的民族風情。

圖為壯瑤干欄式少數民族建筑
從降三高的山楂芽茶到驅蚊提神的山蒼子精油,從滋養肌膚的茶籽油到溫經散寒的紫蘇泡腳包,再到建筑與服飾承載的文化符號,此行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壯瑤民族“藥食同源”“物盡其用”的生存哲學。這些源自日常生活的智慧與實踐,不僅維系著族群的健康,也成為其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識,為團隊理解壯瑤醫藥的深厚根基和探索其現代轉化提供了最鮮活的注腳。
啟動科研工作,助力古方新生
27日下午,隊員們返回校園。在專業導師團隊的指導下,他們將對這些來自田野的傳統智慧進行系統梳理與科學研究。核心目標是探索如何將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瑰寶,以科學、安全、可持續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助力其煥發新的生機與價值。?
當深山的古老智慧,遇見現代科技的探索目光,一場關于守護與創新的旅程,正從蒙峒古村延伸向更遠的未來。珠海科技學院“藥行鄉野突擊隊”的實踐,為傳統醫藥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也為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弘揚貢獻了積極力量。?
步履不停,藥香致遠
當深山的古老智慧,
遇見現代科技的探索目光,
一場關于守護與創新的旅程,
正從蒙峒古村延伸向更遠的未來。
珠海科技學院藥行鄉野突擊隊
202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