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堿壤春聲”鄉村振興調研團赴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伊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圍繞鹽堿地高效利用與育苗新技術開展了數天的實地調研。此次調研聚焦新質生產力在現代農業中的具體應用,旨在深入了解企業如何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為鹽堿地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扎根泥土,躬耕棚間 調研伊始,伊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魏麗帶領調研團全體成員依次參觀了花卉、苗木、蔬菜等作物育苗區,詳細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歷程、育苗流程與技術特色。在交流過程中,調研團成員積極提問,與育苗專家們面對面交流,就鹽堿地適應型作物的選育思路、種苗培育流程、不同苗種對土壤鹽堿適應性的差異以及產業化種植推廣路徑等問題進行深入學習。通過現場觀察與互動學習,調研團成員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新質生產力”在農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青”力助農,“播”種希望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團成員先后嘗試了直播銷售、作物打包、苗品培育等環節,真下鄉、真交流、真實踐,為鄉村發展和產品銷售助力。“通過這段深入鹽堿地區一線的實踐經歷,我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國家戰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專業知識應用、三農情感培養等方面獲得了全方位的成長。”調研團成員沈昱含感慨道。
化“堿”為田,“芯”苗生金 鹽堿地曾被視為農業的“荒漠”,其治理與發展對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伊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優化種苗繁育、集成現代農業新技術,創建“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極大的發揮了產業優勢,實現企業與政府的資源互補,為打造產村融合示范區,推動村民收入增長、帶動當地各行業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調研活動,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通過深度學習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價值、培養了實踐創新能力、助力了產業增收、促進了學科交叉和發展三農情懷,實現了個人成長與社會貢獻的雙贏。(通訊員:馬琛 李玟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