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至8月23日期間,一支由8名跨學院、跨專業的中國礦業大學大一學生組成的“晉瀾紅旌”實踐隊,懷著對家鄉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的深厚情感,共同踏上了探訪紅色晉地紅色印記的征程。他們深入到陽城縣的四個紅色革命紀念館,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挖掘,致力于搜集和整理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紅色故事。這些紀念館不僅記錄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更承載著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
在長江支隊紀念園,他們凝視著“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展牌,聆聽酒玉琳“我們從這里出發”的初心誓言;于町店戰斗紀念園,沿著步梯登臨思源臺,在19.38米高的紀念碑下緬懷800余名烈士的犧牲;到觀腰村,跟著村委干部走遍彩繪墻、抗日二高舊址與烈士祠,讀懂小山村藏著的英雄過往;赴暖辿村,探訪“陽城小延安”的星火街、抗日劇場,在陽南縣革命紀念館回望根據地的崢嶸歲月。

圖為實踐隊在觀腰村反掃蕩勝利英勇殉國烈士祠前的實踐過程記錄(成柏霖供圖)
??
?圖為實踐隊在觀腰村村支部委員張奎義的帶領下參觀“彩繪墻”(成柏霖供圖)

圖為實踐隊成員茹譯萱與暖辿村村支部委員會委員李云菲開展主題訪談(成柏霖供圖)
實踐隊的茹譯萱同學圍繞“紅色地標保護現狀與優化路徑”“紅色文旅事業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等問題撰寫了采訪提綱,在征得暖辿村村委會委員李云菲的同意后進行了小型的座談式訪談。
茹譯萱:“我們能感受到村里的紅色文旅已經朝著現代化、科技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了。那在旅游宣傳方面,村里目前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未來又有哪些發展規劃呢?”
李云菲:“我們在宣傳方面確實有短板。現在大家都在用新媒體、數字化工具做宣傳,但我們村兩委干部年紀較大,宣傳方式比較單一,也缺乏相關專業人才,很難用好這些新工具。”但她也表示:“未來,我們首先會持續修繕和維護現有遺址,夯實基礎。同時,計劃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多媒體功能室,方便開展黨課等活動,提升體驗感;還會打造集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現代化農家樂,進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游客的整體體驗。”

?圖為“晉瀾紅旌”實踐隊在山西陽城暖辿村與村支部書記合影留念(成柏霖供圖)
通過親身體驗和學習,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感受到了先烈們為了理想和信念所付出的巨大犧牲。這種深刻的感受讓團隊成員們內心充滿了敬意和感動,更加堅定懷揣著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精神。
通訊員:趙穎欣 成柏霖 井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