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下午16時,為深入了解“大包干”精神的歷史意義及新時代小崗村的發展變遷,安徽理工大學“‘理’興沃土,紅心耕夢”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在鳳陽縣司法局小崗村司法所司法協理員王玉婷的帶領下,走進小崗村,走訪當地村民,聆聽“大包干”親歷者的故事,感受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大包干”讓生活“從無到有”,關奶奶憶苦思甜
在"大包干"帶頭人之一關友江家中,其妻子關奶奶向團隊詳細講述了改革開放以來生活的巨大變化。關奶奶回憶,在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村民們經常面臨吃不飽飯的困境,有時甚至連稀粥都喝不上。1978年"大包干"實施后,村民生活很快得到改善,如今不僅實現了豐衣足食,還住上了新房子,子女教育也有了保障,家庭收入較以往有了顯著提高。在關友江家中,陳列著各類小崗村特色產品。據關奶奶介紹,這些包括具有悠久歷史的鳳陽花鼓、當地芝麻壓榨的芝麻油以及黑豆飲料等農產品深加工產品。這些產品已經成為"小崗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與關奶奶交流 楊鑫利攝
鄉村旅游帶動經濟,村民樂享幸福生活
隨后,團隊成員走訪了村內一家農家飯館。店主表示,近年來隨著小崗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旅游業的興起,飯館生意日益紅火,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游客絡繹不絕。這種變化讓村民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愿望。
圖為團隊成員與店主交談 楊鑫利攝
在村內另一家特色產品商店,店主向團隊展示了豐富的當地特產。這些產品不僅有傳統文化工藝品鳳陽花鼓,也有芝麻油、特色熟食等農副產品。店主介紹,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這些特色產品的銷路越來越好,村民收入持續增長。與此同時,村里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新建的文化廣場成為村民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采訪商鋪老板 楊鑫利攝
總結改革經驗智慧,解碼振興創新路徑
在總結匯報環節,團隊成員結合實地調研成果,圍繞小崗村自"大包干"以來的發展歷程展開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認為,小崗村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數十年來在農業現代化、鄉村治理、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討論中,團隊成員特別關注小崗村近年來培育的新業態,如鄉村旅游、電商助農、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等創新模式。通過對比歷史數據與現狀,大家深刻體會到"小崗精神"在新時代的延續——從"分田到戶"的破冰之舉,到如今探索共同富裕的集體化路徑,小崗村始終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圖為團隊成員集體匯報交流 楊鑫利攝
小崗精神薪火相傳,鄉村振興再譜新篇
從“大包干”的敢為人先,到如今的產業興旺、生活富足,小崗村用幾十年的奮斗書寫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壯麗篇章。如今的村民們,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鄉村振興,讓“小崗品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正如關奶奶所說,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只要肯努力,未來一定會更好!
圖為團隊成員與牌樓處合影 楊鑫利攝
(撰稿:張明澤、何智臻)
(攝影:楊鑫利)
(指導老師:蘭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