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田里話振興,羌寨深處筑同心——走近深山篇(二)7月3日,實踐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團隊成員們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在實踐中促進了民族團結,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風采。
察鄉野 謀新篇7月3日清晨,“踐知”團隊成員們跟昨日一樣分別前往種植大戶吳正斌家和村支書李汝榮家開展活動。村支書組不懼大雨,篩選梅干,雨稍小就奔赴梅林,在濕滑山路中撿拾沾滿泥巴的青梅,歸來后又認真清洗。準備午餐時大家分工明確,享受勞動成果。種植大戶組同樣熱情高漲,隊員們首次撿青梅干勁十足,篩選青梅時因昨日的經驗積累而效率大增,與種植戶相處也愈發融洽。


午餐過后,兩支隊伍分別開展了采訪工作,深入了解當地的發展情況。村支書組對村支書李汝榮進行訪談,得知其任職5年,曾在2022年8月年洪災時帶領村民齊心協力抗洪。當地青梅種植歷史悠久,在政府支持下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村里通過專家指導改良品種,村貌顯著改善,但運輸和銷售模式仍是發展瓶頸。此外,羌族與漢族通過通婚等方式深度融合,村支書家庭便是漢羌結合的縮影。針對農產品銷售難題,隊員們提出發展電商等建議獲得了村支書的認可。
種植大戶組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吳正斌家種植青梅已經多年,且規模逐年擴大。起初是自發種植,后得到政府鼓勵支持。面對當前發展,吳正斌希望能延伸產業鏈,發展梅子加工產業,提升青梅附加值,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采訪結束后,隊員們向村支書和種植大戶都分別贈送了伴手禮,表達誠摯謝意。

叩古樹 溯百年之后隊員們在村支書李汝榮家匯合,共同步行五公里登上山頂,參觀有百年歷史的古梅樹。抵達山頂,一片古梅林映入眼簾。這些古梅樹是“梅見”中國古梅守護者計劃之一,枝干虬曲蒼勁,樹皮上的紋路仿佛鐫刻著歲月的密碼,每一道溝壑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據了解,這些古梅樹可追溯至明朝,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依舊傲然挺立,見證著朝代更迭、時代變遷,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意義。它們不僅是自然界的“活化石”,更是當地生態文化的重要象征。
古梅樹扎根于這片土地,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互依存。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們默默守護著山林,為眾多生物提供棲息地,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其獨特的生態價值,成為當地自然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古梅樹也深深融入了羌族、漢族等當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每到梅花綻放時節,漫山遍野的梅花如雪似霞,吸引著周邊居民前來觀賞,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賞梅文化。古梅樹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連接過去與現在、自然與人文的重要紐帶。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隊員們在不同崗位上辛勤付出,不怕吃苦,踏實肯干。在助力鄉村青梅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了古梅樹文化的傳播者與守護者。未來,實踐團隊將持續關注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智慧與力量,讓古老的鄉村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來源: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圖/文:“踐知”團隊
一審一校:曾少金 二審二校:王小宇 三審三校:龍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