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福蕾行動計劃”,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教育與外語系“青春耀童心”實踐隊于2025年6月29日至7月1日赴閩清縣云龍鄉開展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14名師生以“非遺傳承+生命教育+專業實踐”為核心,通過“啟智、賦能、筑夢”三個維度,為鄉村困境兒童打造了一場全方位的成長之旅。
啟程篇:初心如磐,青春誓言踐使命
2025年6月29日上午10點,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教育與外語系暑期三下鄉開班儀式于閩清縣云龍鄉吳孟超院士館隆重舉行。閩清縣愛之翼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晨露、愛之翼社工俞楠、林素芳,系團總支書記鄭雯、輔導員趙雅婷,攜實踐隊全體成員、20名鄉村困境兒童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活動在去年支教成果視頻的溫馨回顧中拉開序幕,國歌奏響后,實踐隊代表莊嚴宣誓:“以專業與熱忱投身支教,用知識與愛心點亮童心夢想。”破冰游戲迅速拉近了師生距離,心愿收集環節則承載著孩子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劉晨露主任結合吳孟超院士事跡勉勵實踐隊員傳承奉獻精神。這場充滿儀式感的開班儀式,為后續支教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全體奏唱國歌 鄭智偉 攝)
(圖為實踐隊代表發言 鄭智偉 攝)
(圖為實踐隊員帶領云龍鄉兒童投遞心愿箱 鄭智偉 攝)
啟智篇:文化傳承,播撒扎根的種子
繡球傳情,指尖非遺綻芳華
在非遺繡球DIY課堂上,實踐隊員以“粘土、彩色筆、衛生紙”為媒介,通過“浸染—晾干—疊制—定型”四步教學,引導孩子們將平凡材料轉化為栩栩如生的繡球花,孩子們在揉搓、染色中感受紙張從平面到立體的蛻變,體悟傳統手工藝的精妙,為心靈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圖為實踐隊員協助孩子制作非遺繡球 鄭智偉 攝)
臉譜繪韻,京韻悠長潤童心
實踐隊員在京劇臉譜課程上以趣味故事為引,帶領孩子們用黏土搓揉、塑形、拼接,創作出稚趣明艷的京劇臉譜。孩子們在揉捏間觸摸傳統戲曲的脈搏,將現代創意融入古老藝術,讓非遺文化的基因開始在年輕心靈中悄然生長。
(圖為實踐隊員與孩子作品展示 楊丹盈 攝)
(圖為實踐隊員協助孩子們制作京劇臉譜 楊丹盈 攝)
剪紙寄意,紙上乾坤藏風雅
非遺剪紙課上,實踐隊員從歷史淵源到技法演示,帶領孩子們用剪刀與鉛筆勾勒紋樣。形態各異的剪紙作品在童手中誕生,文化傳承的種子在歡聲笑語中生根發芽,為后續的藝術綻放積蓄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進行剪紙教學 楊丹盈 攝)
(圖為孩子剪紙作品展示 楊丹盈 攝)
紙船載夢,古韻悠悠沁童心
紙編小船課上,實踐隊員以漕船為文化引子,分步講解彩紙編織技藝。孩子們交叉疊放紙條、穿插固定,在與實踐隊員的互動中掌握方法。實踐隊創新“非遺+美育”模式,引導兒童感悟對稱美學與結構力學,一艘艘小船承載童真想象成型,文化傳承的種子悄然埋入童心。
(圖為實踐隊員輔助孩子制作紙編小船 林塏煜 攝)
(圖為孩子紙編小船作品展示 林塏煜 攝)
賦能篇:藝術創想,點燃創造的火花
舞步翩躚,以舞姿詮釋夢想
舞蹈課上,《少年有志》的旋律點燃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實踐隊員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孩子們用肢體詮釋夢想,從自由創作到編排成舞,讓文化認知在身體律動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圖為實踐隊員為孩子們授舞蹈課 林塏煜 攝)
彩墨飛花,草帽繪就清涼夏
手工DIY課堂上,孩子們以草帽為畫布,用彩繪工具描繪盛夏想象。花朵、西瓜等童趣圖案躍然“帽”上,藝術與生活的交融讓樸素物件蛻變為獨一無二的“夏日精靈”,標志著文化啟蒙向藝術表達的自然過渡。
(圖為實踐隊員與孩子共同繪制夏日草帽 楊丹盈 攝)
紙拓自然,野趣天成染童真
植拓趣玩課程上,實踐隊員將大自然搬進教室。孩子們拾撿樹葉、花瓣,以小錘輕敲,將植物脈絡拓印于帆布包上。每一件作品都是自然與藝術的對話,見證著孩子們從文化吸收到創意表達的華麗轉身。
(圖為實踐隊員輔助孩子拓染 鄭智偉 攝)
(圖為孩子們在進行制作植物拓染 楊丹盈 攝)
樂染童心,歌聲裊裊愛國情
音樂課上,實踐隊員帶領孩子們學唱《我愛你中國》。從發音糾正到節奏把握,隊員們耐心分解教學步驟,孩子們跟隨旋律揮動小手、輕搖身體,清亮的童聲時而如溪流淌,時而似波濤涌,將真摯的愛國情融入每一個音符。實踐隊員感慨:“音樂讓愛國教育變得生動鮮活。”
(圖為實踐隊員為孩子們授音樂課 詹雯娟 攝)
筑夢篇:生命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急救賦能,內外兼修護成長
急救技能課堂創新采用“技能+心理”雙線教學,實踐隊員演示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法后,增設“應急心理小課堂”,通過動畫模擬與角色扮演,教會孩子們“深呼吸三步法”與“勇敢咒語”心理暗示,完成了從文化學習到生命守護的能力躍升。
(圖為實踐隊員為孩子們授急救技能課 鄭智偉 攝)
AI逐夢,科技點亮新視野
夢想引領課上,實踐隊員借助AI軟件生成職業場景圖,將孩子們的夢想可視化。當“醫生”“軍人”等職業形象躍然屏上時,科技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更以直觀方式明確奮斗方向,實現了從藝術創想到人生規劃的思維跨越。
(圖為孩子們在黑板上寫下夢想 楊丹盈 攝)
(圖為孩子與未來夢合影 楊丹盈 攝)
從啟智到筑夢,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教育振興。三天的支教時光里,“青春耀童心”實踐隊以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通過“啟智、賦能、筑夢”三個維度,為鄉村困境兒童打造了一場全方位的成長之旅。從文化傳承到藝術創想,再到生命教育,每一堂課都是青年學子與鄉村困境兒童的雙向奔赴。這場教育實踐不僅為鄉村困境兒童播撒了知識的種子,更點燃了鄉村振興的希望之火。未來,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教育與外語系將繼續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以青春之力賦能鄉村振興,讓更多孩子在知識與愛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圖為“青春耀童心”實踐隊與閩清縣愛之翼社工服務中心于吳孟超院士館門口合影 鄭智偉 攝)
供稿|福州英華職業學院“青春耀童心”實踐隊詹雯娟、吳歡歡、林佳琪
圖片來源|福州英華職業學院“青春耀童心”實踐隊楊丹盈、鄭智偉、林塏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