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關于“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推進儲能、抽水蓄能、氫能等關鍵技術突破”的戰略部署,進一步響應國家“雙碳”發展目標,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暑期碩博科技服務團能源小組于7月6日下午前往冷水江市浪石灘水電站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此次調研以太陽能與抽水蓄能的融合發展為重點,旨在探索山區綠色能源高效利用路徑,為地方能源系統轉型注入科技活力。
▲碩博暑期科技服務團能源組成員在浪石灘水電站合影
在電站工作人員的細致介紹下,團隊成員系統了解了水電站的基本結構、運行機制及當前在調峰調頻中的實際作用。作為典型的山區中小型水電工程,浪石灘水電站具備一定水位落差和調節性能,也面臨部分設備老化與泥沙淤積等運行瓶頸。針對這些問題,電站技術員在調研交流中提出了“光伏發電—抽水儲能—水電調節”的融合發展方案,旨在通過太陽能驅動抽水裝置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實現清潔能源的高效互補與跨時儲能。
▲工作人員講解水電站基本結構和運行機制
面對這一構想,羅春老師從光伏發電效率、經濟性與場地條件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由于該區域光照資源有限,光伏發電波動大、效率低,難以穩定驅動抽水系統;同時建設成本高昂、回報周期長,加之周邊可用土地緊張,整體選址條件難以滿足系統運行需求。服務團認為該耦合模式在當地缺乏可行性,實施面臨較大制約,不適宜作為近期發展方向。
▲工作人員與團隊成員對“光伏發電—抽水儲能—水電調節”方案進行深入討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深度融合,更是服務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需求的重要嘗試。團隊成員在調研中深入思考清潔能源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未來趨勢,提升了多學科融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服務社會、服務基層的責任意識。通過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科技服務團在一線積累經驗、拓展視野,為地方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注入了高校青年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