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下,河南農業大學—豫農行動派“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跨越江蘇淮安、山西長治、山東淄博、河南信陽等多地,齊聚商水縣姚集鎮。這支由青年學子組成的隊伍,帶著專業知識與赤誠之心,在田野間、村落里、老人家中留下了青春奮斗的足跡,以“科技助農、教育扶智、服務基層”的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科技扎根田野,助力產業振興
抵達姚集鎮后,團隊首站便深入姚集生態園葫蘆,葡萄種植園。在商水縣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的協助下,隊員們化身“技術指導員”,手持修枝剪為葡萄藤科學修剪,以專業知識優化作物生長形態。在雙橋村的種植基地,他們規范采摘成熟葫蘆、清理田間雜物,還跟著農戶學習耕地技巧、拔除雜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咨詢老師,尋求專業援助,為葫蘆生長營造良好環境。
“從課堂理論到田間實踐,我們終于把專業知識用在了實處。”隊員們表示,科技助農不是口號,而是彎腰勞作時的每一次精準操作。通過與當地種植戶交流品種特性、栽培管理經驗,團隊將高校科研資源與鄉土需求對接,讓農業技術真正扎根土地,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文化浸潤鄉土,點亮教育之光
在雙橋村黨建廣場,莊嚴的升國旗儀式讓團隊成員備受鼓舞。“看著國旗升起,更明白青年要為鄉村振興擔當的意義。”這份信念化作行動,延伸到鄉村教育的幫扶中。
在書法興趣課堂,隊員們協助李老師指導孩子們握筆、運筆,與孩子們一同感受漢字韻律;設計的普通話互動環節上,繞口令挑戰、詩詞朗誦等小游戲讓笑聲傳遍村落,在趣味中提升孩子們的口語能力。李老師揮毫題詞的瞬間,不僅是對活動的肯定,更見證了青年學子架起的“文化橋梁”——他們正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教育,讓知識與文化在鄉土間流轉。
服務溫暖基層,踐行青年擔當
“好閨女好孩子!”姚集鎮的孤寡老人拉著隊員的手,眼角的笑意溫暖了整個盛夏。團隊深入村落逐戶探訪,陪老人拉家常、聽往事,用陪伴驅散孤獨;在后曹河村,他們清理公共廣場雜草、檢修健身設施,讓鄉村環境更整潔宜居;為老人測量血壓、講解健康知識,將關懷落到民生細微處。
從協助農戶勞作到關懷孤寡老人,從參與村務服務到收集村民對基礎設施的建議,隊員們始終以“服務者”的姿態扎根基層。他們說:“鄉村振興不僅要產業興,更要人心暖。我們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想讓這里的生活更有溫度。”
從科技助農到教育扶智,從文化傳遞到民生服務,河南農業大學豫農行動派“三下鄉”團隊用腳步丈量鄉土,用行動詮釋擔當。這個夏天,他們在姚集鎮的土地上,既讓專業知識對接了鄉村需求,也讓青春理想融入了時代洪流——因為她們始終記得,這場“三下鄉”之約,為的是讓鄉村更興旺,讓鄉土更溫暖,讓青春在服務祖國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署名單位: 河南農業大學——豫農行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