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滁州學院赴滁州市博物館文化探索實踐小隊
一、 活動大概介紹
滁州學院學子三下鄉:探秘滁州市博物館,傳承地方文化
近日,滁州學院一群充滿朝氣的大學生組成的實踐團隊,以“三下鄉”活動為契機,走進滁州市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此次活動旨在讓大學生深入了解地方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同時通過實踐鍛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活動當天,實踐團隊成員們滿懷期待地踏入博物館。館內豐富的展品和生動的展陳,瞬間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依次參觀了自然展廳與歷史文化展廳。
在自然展廳,通過一系列標本與模型,同學們領略到滁州獨特的自然風貌,從遠古時期的地質演變,到動植物資源的分布,對這片土地的自然生態有了更直觀的認知,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

歷史文化展廳更是一座知識的寶庫。從新石器時代的簡陋器具,到商周青銅器的古樸莊重,再到唐宋元明清的書畫、瓷器、碑刻等珍貴文物,同學們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滁州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歷史、經濟與文化發展。尤其是與歐陽修相關的展品,如以《醉翁亭記》為藍本創作的各類藝術品,引發了同學們濃厚的興趣,大家紛紛討論著歐陽修筆下滁州的山水風光與人文風情,體會著滁州因這篇千古名文而聞名天下的文化價值。
參觀過程中,同學們積極與講解員互動,提出各種問題,還認真做筆記、拍照留念。部分同學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一些文物的制作工藝、歷史背景進行深入研究。此外,團隊還開展了問卷調查活動,收集參觀者對博物館展陳、文化傳播等方面的意見與建議,以便后續整理反饋,助力博物館更好地發揮文化傳承功能。
活動結束后,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分享感受。一位同學感慨道:“這次三下鄉走進博物館,讓我對滁州的歷史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一段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另一位同學表示:“作為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將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滁州的魅力。”
此次滁州學院學子三下鄉赴滁州市博物館的文化探索實踐活動,不僅讓大學生們收獲了豐富的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的熱情。未來,他們計劃將此次活動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通過舉辦文化講座、制作宣傳視頻等方式,向更多人傳播滁州的歷史文化,為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二、舉辦這個活動的理由
大學生三下鄉赴滁州市博物館開展文化探索實踐活動,背后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和考量,主要理由如下:
一、響應“三下鄉”活動核心宗旨
“三下鄉”活動旨在引導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社會,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結合。博物館作為地方歷史文化的集中載體,是基層文化的重要窗口。大學生通過走進博物館,能直觀觸摸地方發展脈絡,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實踐理念,讓理論學習在文化探索中落地生根。
二、深化對地方文化的認知與傳承
滁州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從《醉翁亭記》的文化符號到各朝代的文物遺存,承載著獨特的地域精神。
學生作為文化傳承的生力軍,通過探索博物館展品背后的故事,能系統了解當地歷史、民俗與人文精神,增強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進而主動承擔起傳播、弘揚本土文化的責任。
• 實踐能力:活動中通過與講解員互動、開展問卷調查、整理文化資料等,鍛煉溝通、調研和團隊協作能力;
• 文化素養:近距離接觸文物,學習歷史知識、藝術鑒賞和文化內涵,拓寬知識面,提升人文素養;
• 社會責任感:在了解文化保護現狀后,能更深刻認識到青年在文化傳承中的使命,激發參與社會公益、文化保護的熱情。
大學生團隊可將博物館的文化資源與高校的學術研究、宣傳能力結合,比如通過制作文創產品、拍攝宣傳視頻、舉辦校園分享會等,讓地方文化走出博物館、走進校園,甚至輻射更廣泛的群體,為地方文化傳播注入青春活力,實現高校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價值。
總之,這一活動既是對“三下鄉”實踐精神的具體落實,也是大學生成長與地方文化傳承的雙向賦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
五、活動過程
大學生三下鄉赴滁州市博物館的文化探索實踐活動,過程大致如下:
活動當天,實踐團隊抵達博物館后,先在講解員帶領下有序參觀。從自然展廳的地質生態展品,到歷史文化展廳的歷代文物,同學們邊聽講解邊記錄,重點關注與滁州特色文化(如歐陽修與《醉翁亭記》相關)的展品,不時提問交流。
參觀中,團隊還開展了小型調研,隨機采訪其他參觀者對滁州文化的了解程度,并收集對博物館展陳的建議。
結束后,大家圍坐分享感受,梳理當天收集的信息,為后續整理實踐報告、策劃文化傳播內容(如短視頻、推文)做準備。整個過程緊湊有序,兼顧學習與實踐。
六、活動設想取得的結果
此次大學生三下鄉赴滁州市博物館文化探索實踐活動,預期可取得以下幾方面結果:
• 知識與認知層面:同學們系統掌握滁州歷史文化脈絡,對地方特色文化(如歐陽修文化、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形成深刻理解,文化認同感和自信顯著提升。
• 實踐成果層面:形成包含參觀筆記、調研數據(如參觀者對滁州文化的認知情況)的實踐報告;產出文化傳播作品,如介紹博物館展品的短視頻、科普推文等,為地方文化宣傳提供素材。
• 個人成長層面:團隊成員的調研溝通、團隊協作、資料整理等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明確青年在文化保護中的角色。
• 校地聯動層面:搭建起高校與博物館的初步聯系,為后續合作(如校園文化講座、文創開發等)奠定基礎,助力地方文化資源走進校園、輻射更廣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