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隊: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赴海寧“星星點燈紅韻青聲”理論學習宣講實踐服務團
帶隊老師:馬碩晨
負責人:沈璐怡
團隊成員:張爾佳、毛瑜珊、陳欣怡、王瀅瀅、黃宇菲、葉浩陽、孫士雄、楊佳睿、林雨馨
為深植紅色基因,貫通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星星點燈,紅韻青聲”理論學習宣講實踐服務團深耕海寧,以創新實踐形式播撒紅色種子,點亮信仰之燈,唱響時代紅韻,傳遞青春之聲。近期,團隊成功開展三期主題鮮明、層次遞進的系列活動,讓革命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長。
一、啟蒙點燈:幼兒園里的紅色初體驗
6月25日,實踐團首站走進海寧長安鎮中心幼兒園,點亮“星星點燈”的第一縷微光。針對低齡幼兒特點,團隊精心設計了“動畫啟思、游戲礪行、童筆繪心、童聲頌情”的童趣體驗鏈:通過“飛奪瀘定橋”動畫片段,將抽象的長征故事變得生動可視,在幼小心靈點燃對先輩的崇敬星火;在“重走長征路”合作游戲中,孩子們協力引導小球跨越“雪山”“草地”,在歡樂互動中具象化體悟團結奮斗、堅持不懈的長征精神;分發書簽與明信片,鼓勵幼兒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祖國,稚嫩的筆觸下,鮮艷的國旗、英勇的紅軍戰士躍然紙上,描繪出最初的“紅韻”圖景;活動在《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的清澈童聲合唱中落幕,愛黨愛國的種子在音樂浸潤中悄然播撒,奏響啟蒙階段的“青聲”序曲。
此次實踐是團隊點亮紅色基因傳承“第一盞燈”的成功嘗試,用青春親和的方式將宏大敘事融入幼兒成長,生動踐行了“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的囑托,為“星星點燈”工程奠定了溫暖的基石。
二、深化映星:小學課堂的紅色互動課
6月28日,實踐團面向海寧市多所小學學生,打造了“童心筑夢映紅星”紅色主題互動課堂,讓“點亮的星火”在互動中熠熠生輝。活動以“重走長征路”趣味挑戰開場,孩子們分組協作,借助印有長征路線的紅旗和象征紅色精神的接力小球,在控制節奏、克服“失誤”中親身體驗長征艱辛,深刻領悟團結協作、永不言棄的革命精神;隨后發放的印有紅色故事與標語的精美書簽,成為孩子們課后學習紅色知識的“流動課堂”,讓“紅韻”故事常伴左右;最后,《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的合唱再次響起,純真歌聲與點點星光交織,在孩子們心中映射出更加璀璨的“紅星”。
從幼兒園的啟蒙“點燈”到小學階段的深化“映星”,團隊創新探索混齡協作體驗,讓孩子們在互動中觸摸歷史溫度,在跨齡交流中感悟精神偉力,有效推動了紅色教育的進階深化,使“紅韻”更濃,“青聲”更亮。
三、沉浸悟魂:青少年的紅色傳承之約
活動第三期,實踐團聚焦10歲以上青少年,推出“我與先輩有個‘約’”沉浸式互動宣講,在深度共鳴中感悟“紅韻”精魂,發出新時代的“青聲”誓言。
一是溯源·知約。立足嘉興革命熱土,結合珍貴影像史料及學院紅色育人成果(如紅色劇目《黎明》),生動講述中共一大歷程,熱烈的互動問答拉近了青少年與紅色歷史的距離,理解“星星點燈”的歷史源流。二是演繹·履約。創新融入“誰是臥底”游戲,參與者圍繞紅色詞匯進行推理描述,深化認知。孩子們主動進行“角色互換”出題,讓紅色知識真正入腦入心,在思辨中傳承“紅韻”精神。三是書信·守約。共同誦讀李大釗《獄中自述》、夏明翰《就義詩》等革命絕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誓言直擊心靈,感悟先輩用生命點亮的信仰明燈,激發起傳承的強烈決心。四是同唱·續約。《我和我的祖國》與《夜空中最亮的星》的青春合唱,以時代語態激蕩家國情懷,讓革命先輩化作指引前行的“最亮的星”,年輕一代以嘹亮“青聲”許下賡續“紅韻”的堅定承諾。
四、“點燈”聚火,“青聲”傳韻,賡續前行
隨著三期系列活動圓滿收官,“星星點燈,紅韻青聲”實踐團成功完成了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思政一體化主題探索。從幼兒心中點亮第一顆星火,到小學生互動中映照璀璨紅星,再到青少年沉浸式感悟紅韻精魂、發出傳承青聲,團隊以創新實踐架設起學段聯通的精神橋梁,讓革命精神的火種跨越壁壘,在青少年心田扎根生長。如同“星星點燈”所寄予的,我們期盼這盞由高校學子與中小學生攜手點亮的心燈,能恒久散發光芒。愿更多體現一體化理念的創新實踐涌現,讓紅色基因在協同育人的沃土中汲取力量,綻放璀璨時代光彩,照亮廣大青少年懷揣“光榮與夢想”、奔赴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共同譜寫薪火相傳的家國新篇!
文案|沈璐怡 王瀅瀅 陳欣怡
圖片|楊佳睿 林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