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智慧農業在同大鎮的發展與應用現狀,挖掘數字技術賦能農業現代化的創新路徑。7月2日,巢湖學院赴同大鎮及王家壩“智匯農業,數聯鄉村”智慧農業發展調研團從學校出發,前往廬江縣同大鎮開展實地調研。
抵達廬江縣同大鎮后,指導老師第一時間帶領調研團與鎮政府開展工作對接,雙方圍繞智慧農業發展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同大鎮相關負責人系統介紹全鎮農業發展情況。同大鎮在長期農業生產實踐中積累深厚經驗,同時也直面傳統農業模式下生產效率偏低、科技支撐不足等現實挑戰。近年來,由于農業科技的大力推廣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該鎮緊扣國家智慧農業發展戰略部署,引入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升級轉型。鎮政府負責人著重分享智能灌溉系統、農業物聯網監測平臺等多個已落地的智慧農業典型項目案例。同時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智慧農業不僅是提升農業生產精準化、高效化水平的關鍵舉措,更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在同大鎮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調研團深入走訪當地個體種植園與農業種植基地,通過與農戶面對面交流,實地觀察智能農機裝備應用、大數據分析平臺等智慧農業實踐場景,深刻感受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氣象。
調研團的第一站走進當地的葡萄種植園。踏入綠意盎然的葡萄園里,一排排整齊的葡萄藤架上,成熟的葡萄、陽光玫瑰等優質品種果實飽滿,在陽光下泛著晶瑩光澤。據調研團的采訪反饋,同大鎮農戶參與鎮政府組織的智能設備操作培訓后,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葡萄精度與產量同步提高。

從傳統農耕到數字賦能,科技力量與農耕智慧在同大鎮的葡萄園中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新路徑,昔日的“傳統農業大鎮”正加速向“數字農業強鎮”邁進,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離開葡萄園后,調研團步入總面積達500畝的紫荊村蔬菜種植基地,標準化連棟大棚整齊排列,棚內韭菜、豆角、小白菜等時令蔬菜長勢喜人,五彩菜地和水鄉農舍相映成趣,景美如畫。基地負責人介紹,作為合肥市重要的保供基地之一,紫荊村依托智慧農業技術構建起全鏈條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蔬菜從播種到采收的全周期精準管控。

調研團成員深入各種植區域,細致觀察智慧農業技術在紫荊村蔬菜種植基地的應用成果。通過基地負責人的介紹了解到,智慧農業技術的引入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人均管理面積較傳統種植模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與此同時,這一技術革新還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積極的社會價值,為現代農業發展樹立典范。
此次同大鎮智慧農業調研,充分展現政策引導與科技創新在農業領域的巨大推動力。從政府規劃到田間實踐,數字化轉型正在深刻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調研團成員不僅看到智能設備與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更見證科技賦能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圖景,這為今后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