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更多人了解儺面具非遺文化,傳承非遺、守護民族記憶、延續文明根脈。7月3日,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懿本圖”非遺文化傳承實踐團開展“一錘一鑿見匠心:儺面具非遺大師戴修義的立體美學”人物專訪。
清晨,實踐團成員在郎溪縣梅渚鎮桃園村集結完畢,村干部陶驥熱情相迎,親自駕車引領眾人前往戴休義家中。戴修義是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的儺面具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從事儺面具雕刻已超過30年。一路上,鄉間風光掠過車窗,大家滿懷期待,憧憬著與非遺傳承人戴修義的會面,渴望聆聽其傳承故事、探尋非遺魅力。接著,實踐團成員認真聆聽戴修義講述儺面具,儺面具制作需經過選料、制坯、精雕、打磨、上彩等十余道工序,選用紅楊木原料確保輕便耐用,雕刻注重人物性格刻畫,戴修義滿臉笑意,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難掩對惟面具傳承的熱忱。隨后,實踐團成員對戴修義以及儺面具傳承等進行詢問,戴修義神色憂慮,感慨道:“如今經濟發展快,年輕人都奔著賺錢去,愿意沉下心學儺面具制作的越來越少。”聽到此言,實踐團成員們也細心記錄問題,大家積極思考,力求從多個維度為儺面具傳承難題找到突破口,眼神中滿是希望能切實提供幫助的懇切與熱忱。最后,戴修義捧出珍藏的儺面具實物,手指輕撫雕刻紋路,結合造型、色彩與圖騰,向實踐團成員細致講解工藝精髓。大家湊近觀察,不時低聲交流。講解結束后,眾人簇擁著戴修義在院中合影,鏡頭定格下滿含敬意的笑顏與古樸厚重的非遺瑰寶,留存這段珍貴的傳承交流記憶。
通過此次活動,讓實踐團深刻感受到儺面具的魅力,了解非遺傳承的困境,非遺是民族文化根脈,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弘揚,讓其在新時代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