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龔文悅)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中,教育振興是托舉希望的基石。近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在湘西古丈縣會溪村的支教活動持續升溫。繼上節課指導孩子們掌握稿件的讀音、重讀與停連技巧后,團隊成員再次走進課堂,從手勢設計到情感表達,帶領孩子們深入感受詩歌的磅礴力量,讓愛國情懷在朗朗聲中悄然扎根。
“當讀到‘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時,我們的雙手可以緩緩舉過頭頂,就像托舉起心中的自豪;說到‘黃土高原是我的胸脯’,不妨輕輕按在胸口,感受那份厚重與堅定。”課堂上,團隊成員化身小老師,結合詩歌內容逐句設計手勢動作。她們先是示范講解,用舒展的肢體語言傳遞詩句中的情感起伏,再耐心糾正孩子們的每一個動作細節——有的孩子手勢過于急促,便引導他們放慢節奏,體會從容中的力量;有的孩子表情略顯拘謹,便通過眼神交流鼓勵他們釋放內心的激動。
除了手勢指導,情感共鳴的引導更是本節課的重點。團隊成員結合會溪村的鄉土風貌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讀詩句內涵:“就像我們熱愛家鄉的青山綠水一樣,詩里說的‘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正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驕傲。”孩子們聽得入神,原本略帶生澀的朗誦漸漸有了溫度。
教育振興,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精神的喚醒。團隊成員深知,鄉村的未來,藏在孩子們清澈的眼眸里;鄉村振興的后勁,源于一代代人的精神成長。他們打磨匯報演出的細節,期待著孩子們用最飽滿的狀態朗誦時,不僅是展示學習成果,更是向家鄉宣告:“我們會帶著這份驕傲,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這場以朗誦為橋的支教,恰是教育振興融入鄉村振興的縮影:它讓經典詩歌在鄉村課堂煥發生機,提升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在他們心中播下“愛鄉愛國”的種子。會溪村的夏日因這份雙向奔赴的溫暖而明媚,而這份關于“驕傲”的記憶,終將生長為鄉村振興中最堅韌的力量——當這些孩子帶著被點亮的精神世界成長,他們會成為反哺家鄉的“新農人”“新匠人”,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結出碩果!

?。▓D為團隊成員龔文悅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