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上午,廣東醫科大學同心緣志愿服務隊來到了珠海市香洲區南坑社區攜手珠海市人民醫院開展了本次社區義診工作。本次義診活動以“祛濕健脾,安度長夏”為主題旨在:弘揚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踐行醫學惠民,提高居民們的基層健康意識。
活動伊始,南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前早早就支起了帳篷,盡管當天細雨綿綿,但抵擋不住居民們的熱情高漲。同心緣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率先集結,排列好現場的桌椅,有序的引導社區居民們免費體驗各項活動。如:中醫三伏灸、耳穴貼豆、測血壓和專業醫生免費問診等。
為了使本次義診順利進行,同心緣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提前前往中醫院學習各種保健穴位的按壓,并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社區的居民們,讓他們在日常閑暇時也能夠自己多按摩穴位,在疾病到來前能防微杜漸。

圖為隊員們提前跟醫生學習穴位知識。 劉婉儀供圖
在義診活動中,隊員們發現來參加活動的大多數都是社區里的老人,他們大部分腿腳易疼痛,會感覺胸悶不適等。而隊員們在發現這一情況后,就開始針對性的教會他們一些有益于腿腳疼痛,養心安神的穴位。一位女士在體驗時顯得有些焦慮,不自覺的搓手。細心的隊員發現后她的窘迫后也沒有過多詢問,只是輕輕引導她找到內關穴的位置。隨著溫和而有力的按壓,女士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緊攥著的手也逐漸地松開來。隊員們們手把手地教老人們找到足三里、氣海和合谷等穴位,耐心示范正確的按摩手法。老人們學得很認真,有的還反復在自己身上練習。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摸索著穴位,生怕按錯了位置。

圖為隊員給社區居民貼三伏貼。 陸漪淼供圖
此外,義診現場還有珠海市人民醫院提供的中藥沐足包,里面包含了各類中草藥熬制而成。能夠起到“引濕下行”的功效,幫助居民們緩解暑濕引起的疲勞,食欲不振等問題。隊員們在為居民們發放沐足包的時候,還會貼心的叮囑他們使用的注意事項。“奶奶記得這個兩包一次,放溫水勾兌沒過腳跟就好啦!”在隊員們的聲聲關切中,老人家們接過藥包,手指摩挲著上面的備注標簽,嘴里嘟囔著重復隊員們叮囑的話語。不僅如此,現場還有耳穴壓豆等活動,采用各類丸狀物貼壓于耳穴達到治療失眠、焦慮和腹瀉等效果。老人們排著隊安靜等待。他們微微側著頭,讓醫生在耳朵上找準穴位。貼上豆子后,有人會不自覺地抬手摸摸,感受耳邊那小小的凸起。沒人說太多話,但時不時能聽到一聲“這里有點脹”或是“感覺熱熱的”這樣的低語。

圖為隊員們為社區居民發放沐足包。 林煒婧供圖
中午時分,雨漸漸停了,陽光透過云層灑在濕漉漉的地面上,空氣中彌漫著雨后清新的草木香。義診帳篷下,隊員們正收拾著器材,折疊桌椅的聲響和低聲的交談聲交織在一起。居民們陸續離開,有的拎著中藥沐足包慢慢往家走,有的還在揉著剛貼好耳豆的耳朵,邊走邊念叨著隊員們剛教會他們的手法。雨后的陽光把他們離開的影子拉得很長,而義診的余溫似乎還留在那些被按過的穴位、被叮囑過的藥包,以及這一方剛剛恢復寧靜的社區里。
雨過天晴,義診攤位前的人群漸漸散去,但這場活動留下的溫度仍在延續。對社區的居民而言,這不僅是簡單的健康服務,更是一次被看見、被傾聽的體驗。而對同心緣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來說,義診的意義早已超越專業實踐。在老人舒展的眉頭里,隊員們讀懂了醫療最樸實的本質——技術之外,更需要俯身傾聽的耐心和感同身受的理解。那些在課本上晦澀的名詞,在此刻化作成有溫度的生命故事。短暫的義診活動像一面鏡子,照見了基層醫療的需求,也映照出醫者成長的必經之路。“醫心前行”不再是一句空談的口號,而是化作了指尖的溫度,促膝的交談和耳邊的叮囑。長夏未盡,醫路漫長,唯愿這份仁心,如細雨般持續滋養,如陽光般恒久溫暖。

圖為義診結束后隊員們合影留念。 孫瑞巧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