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長安大學“陜青同行石榴情·逐夢兩路礪青春”實踐團隊踏訪慕生忠將軍樓公園,走近“兩路”精神的歷史原點,沉浸式探尋“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的英雄足跡,開啟一場精神與信仰的時空對話。
綠樹掩映間,巍然屹立的慕生忠將軍雕像目光深邃,靜靜凝視著腳下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原型圖。紀念園中的青藏公路紀念館,以詳實的史料與生動的場景,還原了那段“用生命丈量、用熱血鋪就”的筑路傳奇。實踐團成員循著將軍足跡,從一件件老舊工裝、一幅幅珍貴照片、一段段影像資料中,觸摸著“兩路”精神的溫度與厚度。

講解員娓娓道來:1954年,慕生忠將軍受命率部,從格爾木出發(fā),破冰封雪域、鑿崖開通道,僅用時7個月零3天,便打通了世界屋脊上的生命通道——青藏公路。館內(nèi)“七個月通車”“十萬人筑路”的壯舉展陳,讓在場隊員無不動容。實踐隊員們在展墻前久久佇立:“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路,這是中華民族精神意志的延伸線!”
展區(qū)內(nèi)模擬搭建的筑路現(xiàn)場,沙袋、鐵锨、軍棉衣、煤油燈一一陳列,仿佛將人帶回那個風雪凜冽、缺氧斷糧的歲月。音頻中再現(xiàn)的筑路老兵講述令人動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口號,是從雪地里爬出來的信念。”講解到此,不少隊員眼眶泛紅。隊員們紛紛在留言冊上寫下:“歷史從不抽象,它就在這里,在這些裂開的手掌、凍傷的腳趾、翻越的山川中。”

調(diào)研尾聲,實踐團全體成員在“繼承發(fā)揚兩路精神”主題墻前合影,并面向?qū)④姷裣衩C立致敬。陽光灑落,仿佛映照出一條由歷史通向未來的精神長路。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一刻我們深知,青年應(yīng)把青春書寫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把精神血脈延續(xù)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此次調(diào)研不僅是一次回望歷史的追問,更是一堂砥礪初心的大思政課。長安大學實踐團隊將繼續(xù)沿著“兩路”精神指引的方向,把青春奮斗寫在祖國的西部天路之上,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交出屬于“石榴籽”的閃亮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