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向黨于心,實踐與行”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與 “舞韻芳華,實踐筑夢” 志愿服務隊聯合行動,前往重慶市萬州區三峽移民紀念館開展參觀學習活動。此次活動以實地感悟為契機,深入探尋三峽移民精神的豐富內涵,并將其與重慶城市精神相融合,為青年學子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與城市精神傳承課。
走進三峽移民紀念館,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載記憶的實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影像資料,瞬間將大家帶回了那個波瀾壯闊的移民歲月。從三峽工程立項到百萬移民搬遷,從故土難離的不舍到他鄉重建的堅韌,每一個故事都展現著三峽移民 “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勇于創新” 的崇高精神。實踐團成員在 “移民史詩” 展區駐足良久,當看到移民群眾含淚告別家園、肩扛手挑奔赴新址的場景時,不少人眼含熱淚。“這些移民為了國家發展,舍小家為大家,這種犧牲精神太讓人震撼了。” 實踐團成員李同學感慨道。

志愿服務隊的同學們則在 “共建新家園” 展區被深深觸動。展區里,移民們用雙手搭建新房、開墾荒地、發展產業的畫面,生動詮釋了在逆境中崛起的奮斗力量。服務隊隊長張同學表示:“移民們在陌生的土地上從零開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新生活,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和我們重慶人‘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精神太契合了。”

三峽移民精神與重慶城市精神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三峽移民 “舍家為國、艱苦創業” 的品質,正是重慶 “堅韌頑強、自強不息” 城市精神的生動體現。重慶作為山城,自古以來就面臨著復雜的地理環境挑戰,而重慶人民憑借著不服輸的韌勁,在陡峭的山坡上建起了繁華都市,在奔流的江水中架起了座座橋梁,這種攻堅克難的精神與三峽移民在搬遷后重建家園的奮斗姿態一脈相承。
同時,三峽移民過程中展現出的 “開放包容、團結互助”,也與重慶 “開放包容、豪爽耿直” 的城市特質高度契合。百萬移民來自不同地域,在新的家園里相互扶持、交融共生,形成了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而重慶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歷史上多次接納各地移民,不同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與三峽移民精神中的包容品質相得益彰。

在互動交流環節,紀念館講解員結合重慶城市發展歷程,詳細解讀了兩種精神的共通之處。她提到,無論是三峽移民為國家工程作出的巨大犧牲,還是重慶在抗戰時期作為陪都展現出的不屈風骨,亦或是改革開放后重慶作為西部開放高地的奮勇爭先,都貫穿著一種 “擔當作為、敢為人先” 的精神內核。
此次參觀學習讓同學們深受啟發。大家紛紛表示,將把三峽移民精神與重慶城市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向黨于心,實踐與行”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在今后的實踐中傳承奮斗精神;“舞韻芳華,實踐筑夢” 志愿服務隊則計劃將移民故事融入志愿服務項目,通過文藝表演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三峽移民精神與重慶城市精神,為城市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記憶的追尋,更是一次精神力量的凝聚。通過將三峽移民精神與重慶城市精神相結合,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的青年學子們更加明確了自身的責任與擔當,為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