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岷江安瀾?應急新青量”實踐團走進灌縣古城,開展“都江堰洪澇災區社區韌性居民問卷調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行動旨在通過收集當地居民的一手信息,為四川橫斷山區洪澇災區的社區韌性課題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深入探究洪澇災區社區在面對洪澇災害時的應對能力與恢復潛力。
古城風貌承底蘊民心數據映韌性
灌縣古城作為都江堰的重要區域,既有獨特的歷史風貌,又處于洪澇災害影響范圍之內,其居民對洪澇等災害的經歷、認知及應對情況,是研究社區韌性的關鍵樣本。實踐團成員們帶著精心設計的問卷,與古城居民面對面交流,詳細說明調研的學術價值和意義,引導居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寫。
問卷設計涵萬象多維考量顯匠心
調研所用問卷內容詳實,涵蓋多個關鍵維度。從受訪者的年齡、居住時間、性別等個人基本信息,到災區社會脆弱性、洪澇災區風險感知,再到居民防災備災的意愿與行為,亦包含社區經濟、社會、物理層面的韌性以及居民的地方依戀等方面。無論是洪澇災害經歷、預警信息接收情況,還是家庭收入來源、房屋建筑結構,都在問卷中得到體現,全面勾勒出社區韌性的輪廓。
面對面交流獲真知青春擔當踐使命
實踐團成員與灌縣古城居民面對面交流,耐心講解調研目的,引導居民填寫問卷。在互動中,不僅收集到了豐富的調研數據,更真切了解到當地居民對洪澇災害的認知與應對狀況。成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認真梳理分析數據,以青春之力為提升洪澇災區社區韌性,完善防災減災體系貢獻智慧。
青春之力,當為山河安瀾。“岷江安瀾?應急新青量”實踐團將帶著這份來自灌縣古城的“韌性答卷”,繼續在防災減災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讓青春的智慧與力量,融入守護家園的堅實防線之中。
圖片:“岷江安瀾?應急新青量”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