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心同行”社會實踐團隊,一群來自湖南城市學院的青年學子,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與對公益的執著,踏上了前往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桃谷山中小學的旅程。他們帶著專業知識與創新理念,走進校園,融入課堂,用青春的朝氣與踏實的行動,開展了一場充滿溫度與創意的教育公益服務,為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送去別樣的數學學習體驗。
幾何拼圖挑戰很受歡迎。團隊準備了帶簡單邊長信息的三角形、梯形等彩色圖塊,分兩種形式:限時用最少圖塊拼指定圖形(如5張內拼長方形),或自由創作創意圖案,學生4人一組參與。拼指定圖形時,有的組畫圖試拼,有組換用正方形加三角形,少用卡片完成,志愿者借機講解圖形特點。自由創作時,各組拼出“小房子”“小魚”等,分享思路時,志愿者簡要講解其中知識。最后,表現好的小組獲數學書簽,其他組有小獎勵。孩子們意猶未盡,覺得幾何知識在拼搭中變得好懂。
課堂小測環節作為“數心同行”社會實踐團隊教學輔助的重要抓手,實現了檢測與激勵的雙重價值。小測內容緊扣近期所學數學知識點,尤其聚焦學生作業中的高頻易錯點,如幾何圖形性質、應用題解題邏輯等,通過“基礎關”“挑戰關”“趣味關”的分層設計,兼顧基礎知識鞏固與綜合能力提升。其中“趣味關”融入生活場景題,像購物計算、圖形拼組實際應用等,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可感。這一環節不僅精準定位了學生的知識短板,為后續個性化輔導指明方向,更以闖關游戲的形式消解了測試的嚴肅性,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主動查漏補缺,切實增強了學習動力與參與感。
在傳統的學習過后,團隊還設計了一些輕松好玩的數學小游戲來幫助同學們放松心情,并在此過程中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在傳統抓手指游戲的互動性基礎上,融入數學元素,讓學生在緊張刺激的反應比拼中鞏固數字運算與邏輯思維。志愿者擔任裁判,隨機報出10以內的數字或簡單算式(如“3+5”“10-4”),當報出的結果為“3”“7”等指定數字時,學生需迅速用右手抓住左側同學的食指,同時自己的左手食指快速逃離。通過肢體互動與數學知識的即時綁定,既延續了傳統游戲的趣味性,又讓學生在高度專注中鍛煉數字敏感度與快速運算能力,同時借助團隊對抗增強集體參與感,讓數學學習從“被動聽”變為“主動動”。
活動創新亮點突出,“輕量化+高效率”模式通過分層輔導等設計最大化效能;“師范+公益”銜接讓師范生縮短職業適應期;“家校社”協同構建三方聯動機制,推動教育公平落地。這場公益之旅,既是師范生基層實踐的起點,也是教育共進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