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賦能健康,科技守護銀齡
時間:2025-07-22 閱讀:
青春賦能健康,科技守護銀齡
在鄉村振興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雙重號召下,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銀齡筑夢同行志愿服務實踐團”,匯聚康復治療技術,醫學營養,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眼視光技術等多專業力量,跨越內蒙古赤峰,安徽,江蘇徐州,山東四地,開展健康賦能行動。2025年7月,實踐團13名師生帶著專業設備與熱忱,以青春之姿,科技之力,為農村留守老人健康筑牢防線,讓專業知識在基層沃土結出惠民沃果。
出發前,實踐團師生在校園整齊列隊,鮮艷的隊旗映著一張張滿是熱忱的青春面龐。這跨越四省的征程,不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專業知識向基層健康守護的奔赴,承載著青年學子服務民生的使命。
鄉間小路上,另一番暖心場景展開。成員夢琪手持儀器,為拄著拐杖的張奶奶檢查眼部。這臺儀器搭載了智能屈光分析系統,能快速生成精準數據。蹲下身子時,她不下心被路邊石子硌了一下,卻絲毫沒有影響專注勁兒。操作儀器時,張奶奶緊張得眨眼,夢琪輕聲哄:“奶奶,您放松,就跟看風景似的。”此次眼視光技術專業的師生累計完成了400余人的屈光檢測,并為23名白內障初篩異常的老人開辟綠色通道,用科技為老人擦亮“心靈之窗”。檢查完,張奶奶笑著摸出兜里的薄荷糖塞給夢琪:“孩子,甜乎甜乎”。每一次調適儀器,每一回輕聲詢問,都飽含著讓老人視物更清晰的期許,把健康關懷與這顆帶著體溫的薄荷糖,送到鄉間,融入鄉間老人生活,拉近了青春與銀齡的心靈距離。
走進土坯房,彷佛踏入被歲月珍藏的角落。“銀齡筑夢”的志愿者們,像一群帶來光的小太陽,紅馬甲照亮老屋。他們圍在奶奶身邊,或蹲或站,把紙上的健康知識,化作能聽懂的貼心話——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結合中醫理療知識,用“揉膝蓋就像給生銹的合頁上油”這樣的比喻講解簡單的推拿如何緩解腰腿痛;醫學營養專業學生則以“少吃鹽像少放一勺醬”為例,講解飲食搭配要點。老奶奶穿的花布衫泛著舊色,卻把資料攥得緊緊的,專注聽志愿者講健康要點。墻角的老柜子、地上斑駁的痕跡,都成了這場”“青春銀發”知識傳遞的背景,讓每個細節都藏著是守護的溫度。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團隊累計為320位老人提供了按摩服務,82%的受訪老人已經能夠準確說出2種以上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健康知識真正走進了鄉村生活。
此次“三下鄉”實踐,是專業知識與志愿愛心的實踐,是青春朝氣與銀齡歲月的溫情對話。成員們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指引,將所學專業力量實實在在轉化為農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底氣。未來,實踐團會帶著這些暖心插曲與老人的牽掛,持續奔走,為銀齡群體筑就健康、溫暖的夢,讓青春在護老服務中閃光,讓“三下鄉”的堅實腳步,持續丈量為老服務的溫暖版圖,續寫新時代青年助力鄉村健康養老的動人篇章 ,讓“銀齡筑夢”的美好愿景,不僅筑牢健康防線,更傳遞著跨越千里的深厚愛與希望。(通訊員高子貽)
作者:高子貽 來源: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