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郭婷婷)2025年7月6日至8日,西昌學院理學院“青艾先鋒”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與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生黨支部聯合赴四川省鹽源縣木垮村,開展“青春紅絲旅,禁毒防艾”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本次活動通過知識宣講、調研訪談等形式,為鄉村健康防護網建設注入高校青年力量。
校際聯動:精準籌備夯實實踐基礎 籌備階段,兩支團隊分工協作:西昌學院團隊依托基層實踐經驗,完成木垮村地域特點、人群結構及禁毒防艾工作基礎調研;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結合學術資源,梳理毒品危害、艾滋病傳播機制等科普內容。出發前,雙方開展安全培訓與模擬演練,確保實踐專業性與安全性。
圖為當地居民在制作傳統手工藝。郭婷婷 供圖
深入鄉野:錨定需求調整行動方案 7月6日,團隊抵達木垮村后與村委會召開協調會。據村支書介紹,該村因地處偏遠、資源有限,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對毒品和艾滋病認知存在誤區。據此,團隊確定“知識宣講全覆蓋、調研訪談深挖掘、長效幫扶固成果”工作路徑,重點面向留守老人與青少年群體開展精準干預。
圖為木垮村村支書為志愿者介紹木垮村相關信息和現狀。唐思盈 供圖
多維宣講:分層傳遞科學防護知識 入戶走訪方面,志愿者分組深入農家院落,用方言向留守老人講解毒品種植危害及艾滋病日常接觸不傳染知識;針對青少年,通過校園場景模擬揭秘新型毒品偽裝形式,解答“吸毒成癮性”“艾滋應急處理”等問題。
集中宣講環節,7月7日在村活動中心舉辦的“禁毒防艾知識大講堂”上,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從醫學角度解析毒品對神經系統的損傷機制及艾滋病毒入侵原理;西昌學院志愿者通過情景劇還原“陌生人遞毒”“不安全輸血感染”等場景。活動尾聲設置“知識快問快答”互動,強化村民防護技能轉化。
圖為團隊在木垮村對任務和區域進行分工。郭婷婷 供圖
調研訪談:摸清底數傾聽基層訴求 為掌握村民認知現狀,團隊設計差異化問卷:針對青少年側重“毒品識別能力”調查,面向家長聚焦“家庭禁毒教育方式”,對基層工作者圍繞“宣傳資源需求”展開調研。三天內完成全村覆蓋,通過“口訴代填+情景引導”方式幫助不識字老人完成問卷,回收有效數據若干。
此外,團隊與村醫、社區工作者座談發現,該村存在“宣傳形式單一難吸引青少年”“留守人群防護知識匱乏”等問題,相關建議將整理為報告。
圖為志愿者給當地青少年講解禁毒知識并發放禮品。羅英 供圖
總結展望:校際協同延伸防護防線 7月8日實踐收尾時,兩校團隊梳理成果并達成共識:未來將深化校際合作,推廣木垮村實踐經驗,推動禁毒防艾青春防線向更多鄉村延伸,助力筑牢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屏障。
圖為志愿者隊伍合影。唐思盈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