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于7月13日至18日組織師生研學實踐團隊,開展“新時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研學,探索革命文物資源轉化新路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統籌謀劃,精心組織。
活動由校黨委宣傳部牽頭,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實施,組建了由16名師生組成的實踐團隊,并選派了3名思政課教師作為團隊指導教師。在實踐研學前,團隊還邀請校內外專家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攝影攝像技能培訓,確保實踐活動開展扎實有效。
沉浸體驗,深切感悟。
研學團隊以抗戰時期愛國進步青年北上延安為歷史背景,以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延安線路為參考,參訪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西安事變紀念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直羅鎮戰役紀念館、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等地,通過現場教學和參觀珍貴的革命文物、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沉浸式感悟抗戰崢嶸歲月,深切體悟革命先輩的赤誠初心。
傳承弘揚,實地記錄。
在銘記歷史的同時,團隊成員還化身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播者與踐行者,通過策劃拍攝制作《把我獻給祖國吧》《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棗園歡歌,黨群同心》等多部主題鮮明的思政課微視頻,努力將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轉化為學生青年喜聞樂見的視聽語言,讓革命文物“開口說話”,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研學期間,團隊堅持每日開展總結復盤與心得交流。師生們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實踐心得體會轉化為學習工作的強大動力。
本次研學活動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拓展“大思政課”實踐路徑、踐行“企地館校四聯動”機制、發揮省級革命文物實踐平臺作用的具體舉措。學院將持續優化“啟智潤心六轉化”模式,讓革命文物成為鑄魂育人的時代教材,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注入紅色動能。(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訊員于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