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重慶市榮昌區昌州街道涌動著知識與溫情交融的熱潮。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護理學院“仁心齊護夢 健康伴我行”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以專業之力搭建生命守護橋梁,通過兩場沉浸式急救科普活動,為社區居民筑牢健康安全防線。
上午,仁和廣場化身為生動的急救課堂。實踐團成員通過模擬受傷,將手部包扎技巧與生活中跌倒擦傷、意外割傷等高頻場景深度結合,以抽絲剝繭般的細致,拆解包扎手法的力學原理與操作規范。他們用專業視角強調壓力分布、角度把控的關鍵意義,讓圍觀居民不僅學會動作要領,更理解急救操作背后的生命科學邏輯。
午后的海螺社區居委會內,知識傳遞與實踐體驗并行。借助精心設計的PPT,實踐團成員將頭部繃帶螺旋包扎法等復雜技能轉化為可視化知識圖譜,配合現場動態演示,清晰呈現顱腦損傷應急處理的專業流程。互動環節中,面對居民略顯生疏的操作,成員們以醫者特有的耐心,從指尖發力到繃帶走向,手把手矯正每個細節,將急救知識真正轉化為居民可掌握的生存技能。
此次活動不僅是急救知識的傳遞,更是醫學專業青年踐行社會責任的生動詮釋。實踐團以扎實的專業素養與奉獻精神,展現新時代青年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擔當,也為構建社區急救網絡注入青春動能。未來,他們將持續深耕民生服務領域,以更多元的科普實踐,為群眾健康事業貢獻專業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