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月中旬至8月初,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子組成 為“無語良師”言遺體器官捐獻科普團隊,于云端與線下同步開展生命接力科普活動。他們以千余份線上問卷洞察社會認知,用創新形式傳遞生命教育,還深入多地參與口腔校友與社區走訪,在實踐中深化醫學使命認知,彰顯新時代醫學生的擔當。
一.精準調研:千份問卷繪制“生命認知圖譜”
為“無語良師”言之名,既承載著對遺體捐獻者(尊稱 “無語良師”)的敬意,也彰顯團隊傳播這份沉默大愛的責任。為突破線下宣講局限,團隊創新模式,聚焦線上調研與精準科普。團隊發揮醫學專業優勢,精心設計《遺體器官捐獻認知調查問卷》,涵蓋知識、政策、意愿、倫理等核心維度,全面把握社會認知現狀。通過社交媒體、校園及社區平臺等渠道,成員化身 “云端使者” 推廣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超 1000 份。這些來自不同地域、年齡、職業的答卷,構成極具價值的 “生命認知數據庫”。“每一份問卷都是一次生命叩問與科普滲透。” 團隊隊長周富蓮表示,“收集數據時也在啟蒙生命教育,數據增長印證生命延續與奉獻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萌發。”



二.跨界聯動:校友訪談與社區調查并行
為豐富實踐、促進學科融合,團隊聯合校內 “口腔校友品牌打造” 團隊,開展線下口腔校友走訪活動。二者雖聚焦不同,卻有著深刻精神聯結。團隊深入麗水及周邊,拜訪多位口腔醫學領域優秀校友,在訪談中聆聽其求學、創業或從業歷程、專業探索及對醫學本質的洞見。 校友經歷如生動的醫學人文課,為團隊注入動力。同時為了調查居民對人體器官捐獻的看法以及向居民宣傳相關知識,團隊走進各社區開展線下問卷調查,用腳步丈量需求,用傾聽連接心與心。在實踐中,隊員記錄下大家的困惑與期待,也把器官捐獻的流程,意義悄悄種進更多人的心里。


三.結語:以青春之名,架生命之橋
為“無語良師”言團隊的實踐,是線上線下聯動、數據與人文并重的畫卷。他們以千份問卷描摹社會認知,借跨界校友走訪汲取力量,在社區宣傳知識。這支隊伍以行動詮釋醫學生初心,搭建起連接公眾與 “無語良師” 大愛的橋梁。團隊表示,未來將深化分析,迭代科普形式,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讓 “無語良師” 的大愛廣傳,讓生命樂章在奉獻與接力中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