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21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齊韻魯鄉”實踐團八名成員奔赴淄博市周村區南郊鎮前辛村,開啟了一場以“藝術+科技”賦能鄉村的實踐之旅。七日足跡,他們以青春之筆描摹振興畫卷,在躬身實踐中感知鄉土脈搏。
墻繪添彩,藝術點亮鄉村底色
實踐伊始,團隊便與前辛村劉書記會面,深入調研村情村貌。隨后三天,畫筆成為他們觸摸鄉村的媒介。8月16日,炙熱的陽光下,隊員們胳膊一抬一擦便繼續細細勾勒出麥穗、柳枝的輪廓;8月17日,蒙蒙的雨水中,隊員們有條不紊地為山石瀑布上色。晴雨交替的天氣考驗著隊員們的毅力,但風雨驕陽未能阻擋藝術落筆的堅定——麥穗寓意豐收希望,標語傳遞文明新風,漁翁于水上怡然自得,蒼勁迎客松立于白墻,更顯村莊開放包容的胸懷。實踐團還邀請專業國畫老師前來指點一二,在專業國畫老師指導下,一幅幅飽含深情與意趣的墻繪漸次成型,為古樸村落注入鮮活的文化氣息。前辛村黨支部劉書記駐足畫前,眼中滿是欣喜與肯定:“這些畫,畫出了我們村的精氣神!”
云端筑橋,科技賦能品牌升溫
8月19日,“直播助農”成為實踐亮點。劉書記熱情開放了村里的專業直播間,為實踐團提供了專業平臺。成員們迅速架設設備,化身“青春主播”,在鏡頭前熱情洋溢、生動細致地推介前辛村的特色農產品——香脆的藜麥鍋巴、香甜無農藥的紅寶石玉米、營養豐富的藜麥月餅以及鮮美的羊肚菌。團隊成員們配合默契,講解精彩紛呈。科技賦能的直播新形式有效提升了村莊特色產品的線上曝光度。直播間粉絲增長過百,前辛村的知名度與產品美譽度在云端實現了有效傳播與提升。這場充滿青春活力的直播,不僅探索了助農新路徑,也讓成員們切身感受到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8月20日,實踐團成員們深入田間地頭,用鏡頭捕捉前辛村的蓬勃生機。在玉米地旁,于羊肚菌大棚外(雖值養地期未能入內),成員們精心構思,或科普介紹,或創意演繹,拍攝了詳實的農產品推介視頻與趣味“劇情版”短片。無人機盤旋升空,以俯瞰視角記錄下沃野平疇的壯美。每一次取景、每一幀畫面,都凝聚著團隊的協作匠心,力求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前辛村,讓更多人直觀感受這樣一個樸實而動人的村莊,以科技賦能村莊品牌升溫。
對話先鋒,感悟基層奮斗力量
收官之日,與劉書記的深度訪談成為實踐的點睛之筆。書記語氣溫和,談起村莊發展與村民生活的點滴卻字字鏗鏘,如數家珍。在實踐團實踐的這七天里,劉書記公務繁忙,外出奔波,但對實踐團的工作都全力支持,態度親切,動作利落。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每一份村莊蝶變成績單背后,都凝結著無數基層黨員日復一日的奔走、實干與堅守。“唯有真正俯下身去,把心貼近泥土,才能讀懂鄉村,服務鄉村。”一位隊員在訪談后感慨道。
七日光陰,齊韻魯鄉實踐團以墻繪為村莊增色,用直播為產業引流,借科技為傳播添翼,在與鄉村的深度對話中觸摸振興脈動。前辛村的墻繪新顏與直播間里的青春之聲,共同印證著一個樸素而深刻的道理:當年輕學子將課堂所學播撒于廣袤鄉野,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青春的力量便能在阡陌間綻放最耀眼的光芒,為鄉村振興這幅壯麗長卷繪就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