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耿家村,情暖鄉土間
“返鄉惠民小分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走進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直溪鎮耿家村
在這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夏天,我所在的返鄉惠民小分隊踏上了前往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直溪鎮耿家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之旅。
此次實踐,不僅讓我們深入鄉村,感受鄉土氣息,更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發展,在實踐中收獲成長與感動。本次實踐旨在深入調研耿家村在產業發展、文化建設、民生服務等方面的現狀,通過志愿服務、實地調研、知識普及等形式,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同時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我們抵達耿家村后,迅速與當地村委會取得聯系,在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況和村民需求后,便立刻投入到實踐中。
(一)鄉村產業發展調研
與村委會工作人員進行了詳細的座談交流后,我們了解到直溪鎮耿家村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以水稻種植、蔬菜培育和蛋雞養殖為三大支柱產業。其中,規模化水稻種植借助現代化農業機械,實現了高效生產;蔬菜大棚種植采用綠色生態技術,保障了產品品質;蛋雞養殖產業已形成“養殖 - 加工 - 銷售”一體化模式。
為進一步掌握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和養殖基地。在水稻種植區,與種植大戶陳大哥交流時得知,雖然機械化種植提高了效率,但受市場波動影響,水稻銷售價格不穩定,且缺乏深加工能力,產品附加值較低。在蛋雞養殖基地,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現代化養殖設備的應用,但在疫病防控和品牌推廣方面仍存在困難。團隊成員認真記錄問題,收集相關數據,為后續分析提供依據。
(二)文化惠民活動
我們還走進村民家中,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幫忙打掃庭院,將堆積的落葉和雜物清理干凈,讓庭院變得整潔明亮;幫忙整理農具,將雜亂的農具分類擺放整齊,并進行簡單的維護和修理;陪留守老人聊天,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為他們排解孤獨。在教育幫扶方面,我們針對村里的留守兒童和學生開展了課業輔導和興趣課堂活動。
我們準備彩色扭扭棒,引導學生和家長共同創作。大家圍坐長桌,發揮想象,將扭扭棒彎折、纏繞,制作花朵、小動物等造型,過程中親子協作、鄰里交流,在動手實踐里激發創意,拉近彼此距離,讓鄉村暑期充盈著手工創作的樂趣與溫馨互動,以趣味活動傳遞陪伴與知識,點亮鄉村暑期時光 。
走進活動場地,長桌旁圍坐的身影瞬間抓住眼球。前排,扎著俏皮雙馬尾的小女孩,穿著簡潔的白色短袖,正全神貫注地擺弄著手中的彩色扭扭棒。她微微前傾身子,小手靈活翻轉,像是在與扭扭棒進行一場奇妙對話,身旁穿著條紋上衣的家長,目光溫柔又專注,時而輕聲指導,時而跟著孩子的思路嘗試,親子間的默契在這互動里悄然流淌。
我們用興趣課堂,為耿家村的暑期繪上了一抹明亮的色彩,也在村民們的笑眼中,讀懂了鄉村對知識、對陪伴的期盼,這一趟暑期實踐,因這份雙向奔赴的美好,愈發珍貴而難忘。
我們還組織了文化知識講座,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識、健康生活常識以及農業科技知識,幫助村民提升文化素養和生活技能。
文化惠民活動和特色課堂深受村民和學生喜愛。文化活動參與村民1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村民對鄉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特色課堂累計服務學生20余人次,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培養了學習興趣,得到家長和學校的一致好評。
(三)民生服務與鄉村環境整治
為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團隊組織開展了鄉村環境整治行動。全體成員分組對村內道路、河道周邊、公共活動區域進行垃圾清理,向村民宣傳環保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協助村委會規劃設計村內綠化區域,提出環境美化建議,帶動村民共同參與鄉村環境治理,提升村莊整體面貌。在清掃現場,隊員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的隊員專注于清理道路兩旁的落葉和雜物,不放過任何一個衛生死角;有的隊員則負責清掃空曠的停車場,將地面的灰塵和垃圾一掃而空。盡管烈日炎炎,汗水濕透了我們的衣衫,但隊員們沒有絲毫懈怠,始終保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地完成每一項清掃任務。
我們的民生服務活動讓困難家庭感受到社會關愛與溫暖;鄉村環境整治行動使村民環保意識顯著增強,主動參與環境維護的積極性大幅提高,村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實踐感悟與總結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返鄉惠民小分隊”成員在耿家村的實踐中收獲滿滿。在與村民的朝夕相處中,深刻體會到鄉村發展的巨大潛力與面臨的實際困難,也感受到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通過實踐,團隊成員不僅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更提高了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和社會責任感。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持續關注鄉村發展,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建設貢獻更多力量。未來“返鄉惠民小分隊”將繼續保持與耿家村的聯系,跟蹤調研建議落實情況,積極參與后續鄉村建設工作,為耿家村的發展添磚加瓦,也希望更多青年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來,共同譜寫鄉村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