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8月22日,西安理工大學“軍民星火?紅脈傳情”實踐隊走入西安市的社區街巷,以青春之名,奔赴一場與退役軍人服務實踐的溫暖之約。他們用腳步丈民情,以行動暖兵心,在傾聽與陪伴中助力退役軍人邁穩就業新步伐。
觸摸基層溫度,聆聽就業心聲實踐始于扎實的基層調研。此前,隊員們已先后奔赴西安、延安、渭南、商洛四市,深入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展開系統調研,累計完成問卷5712份,開展訪談40余場、政策宣講20多次。一次次面對面交流,不僅讓團隊成員清晰把握退役軍人就業痛點,更讓那些深藏于歲月中的奮斗故事和堅韌精神得以傳遞和延續。
鐵道兵的退役故事8月19日上午,實踐隊走進新廣路社區,與社區志愿服務隊為退役軍人送去入戶家政服務,擦拭、清掃、整理,用細致行動傳遞溫暖。與此同時,實踐隊成員緊扣“退役軍人就業技能轉型與社會認同深化”這一核心議題,對彭宗虎、馬登元兩位鐵道兵退役軍人進行訪談,聆聽他們深情回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熱血歲月:早期在施工連隊,人力攻堅鐵路修建,爆破、打山洞,艱辛可想而知;參與青藏線建設時,高原惡劣環境與物資匱乏雙重考驗下,仍堅守崗位。這些鮮活的記憶,為實踐隊探索社區服務助力退役軍人就業路徑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隨后,實踐隊前往新廣路社區服務站了解退役軍人幫扶工作,并與服務站站長李小青圍繞開訪談,李小青結合社區實際,分享了近年來社區為退役軍人提供的相關支持以及經驗做法:要幫退役軍人走好就業路,既要懂他們的過往,更要懂他們當下的需求,這樣才能讓幫扶真正落到實處。
就業幫扶的實踐范本8月20日,實踐隊成員前往辛家廟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深入了解服務站“五級聯動”服務體系運轉,從服務站的空間布局、功能分區,到退役軍人檔案管理、活動開展記錄,細致探尋服務站為退役軍人就業、生活提供支持的工作路徑。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與社區主任、退役軍人交流,聆聽退役軍人融入社區的故事,以及社區在就業幫扶、精神關懷等方面的實踐,為項目聚焦的退役軍人就業技能轉型、社會認同深化,積累多元基層案例。
同時,為將這些探索轉化為可持續的幫扶機制,實踐隊與辛家廟服務站簽署協議,共同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未來將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服務活動,實現校地資源互補、長效互動。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數天的實踐深刻影響了每一位隊員,不僅收集了大量案例與數據,更在老兵堅毅的眼神中讀懂了家國擔當,在社區細致的服務中體察到民生溫度。未來,“軍民星火?紅脈傳情”實踐隊將繼續深入退役軍人就業幫扶一線,進一步整合高校資源、拓展企業合作、優化服務模式,推動“實踐基地”走向“賦能平臺”,助力退役軍人在人生新戰場上續寫榮光。隊員們也將帶著這次實踐中收獲的熱忱與成長,在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讓青春之光,照亮老兵新征程;讓奮斗之火,點燃軍民同心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