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旅驅動鄉村振興
來源:巢湖學院赴薛家洼“生態文旅”現狀調研團 馬藝源
為深入探求生態文旅與現代數智技術賦能馬鞍山薛家洼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赴薛家 “生態文旅”調研團的全體成員在7月2日至7月6日奔赴薛家洼,在薛家洼開展了一場實地調研活動。
為確保薛家洼“生態文旅”調研項目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赴薛家洼“生態文旅”調研團全體成員在行前開展了周密而細致的準備工作。7月1日,團隊專門組織召開了行前籌備會議,全體成員積極參與,熱情高漲。會議聚焦核心任務,圍繞團隊職能分工、實地調研路線規劃、每日活動日程安排等關鍵環節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討論。成員們集思廣益,結合專業優勢,對調研方案進行了反復推敲與優化,力求做到目標明確、計劃周全、責任到人。同時,會議特別強調了安全第一的原則,帶隊老師及負責人著重囑托全體成員在調研過程中務必提高安全意識,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個人財物保管,關注天氣變化,保持通訊暢通,并特別提醒在沿江地帶活動時需謹慎小心,確保人身安全萬無一失。此次充分的籌備工作,為后續實地調研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充分展現了團隊成員嚴謹務實、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
7月2日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赴薛家洼“生態文旅”調研團全體成員奔赴薛家洼,進行實地調查。他們首先來到薛家洼生態游園,剛到薛家洼生態游園,調研團就被薛家洼生態游園的景色震撼到了。清晨的薛家洼生態游園,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江風的絮語、草木的呼吸和自然的心跳,每一步都像踩在時光的留白里,清凈得能聽見自己與自然的私語。
來到薛家洼生態游園后,調研團分組進行調研,通過分發調研問卷、采訪工作人員、游客、退捕漁民等了解生態修復對薛家洼的影響。
生態游園的工作人員在談及薛家洼的蛻變時,言語間充滿了激動與自豪,她們覺得,生態修復后,薛家洼的環境變好了,困擾已久的揚塵、異味消失了,呼吸更暢快,休閑空間更廣闊了。除此之外,他們自己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薛家洼發展的也越來越好,她們為此感到十分高興。“看著家園一天天變美,我們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薛家洼的整體發展蒸蒸日上,這份喜悅真是發自心底!”一位工作人員感慨道。
漫步于親水步道,調研團成員隨機采訪了正在享受自然風光的游客。“生態修復后,空氣清新度顯著提升,長江水質清澈見,精心修復的灘涂濕地生機勃勃,成為眾多鳥類尤其是珍稀候鳥的棲息地,為我們這些觀鳥愛好者提供了絕佳場所。我們在休閑的時候可以在這里晨練、散步、騎行、放風箏,豐富個人生活。薛家洼生態游園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囂、沉浸自然懷抱的環境。”薛家洼生態游園里的一位游客熱情洋溢地分享他的體驗。
調研團還有幸采訪到了當地退捕漁民,根據退捕漁民所說,薛家洼生態修復后,不僅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有所提高,他們這些漁民的生活也有所保障,現在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政府推動的長江大保護和生態修復,改變的不光是這山山水水,更是我們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日子。環境變好了,大家住得舒心了,生活品質自然上去了。對我們這些‘靠江吃飯’的人來說,轉產上岸后,政府沒讓我們生活‘掉隊’?,F在住上了安置房,有了穩定的新工作,社保醫保也有了著落,心里踏實多了。這日子,有盼頭!”退捕漁民說到。
結束一系列深入訪談與實地調研后,團隊成員們無不深受觸動。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薛家洼的生態修復工程遠非止步于環境美化,它更是一把開啟區域綜合發展新篇的金鑰匙。調研團為薛家洼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取得的全方位、深層次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與振奮。
(通訊員 馬藝源 殷慧敏)
巢湖學院 18110595516
巢湖學院赴薛家洼“生態文旅”現狀調研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