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下午,江蘇大學夢溪學院“青芒聚力”水利實踐突擊隊深入高郵湖莊臺漫水閘與高郵灌區控制中心,在實地參觀中解鎖水利數字化的雙重場景——既見證了大型水利工程的智能調控,也探訪了“數字灌溉”潤澤萬畝良田的惠民應用。

圖1: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滿水閘工程
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江蘇省重點工程莊臺漫水閘。作為淮河入江水道高郵湖控制線7座控制建筑物之一,該閘以17孔鋼閘門(單孔凈寬6米,總凈寬102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實現350立方米/秒的設計流量,兼具行洪、蓄水、灌溉三大功能。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同學們近距離觀察水利樞紐的運行結構,實時屏幕上動態顯示的水位數據、設備運行狀態參數等信息,直觀展現了數字化技術如何實現對大型水利工程的精準調控。

圖2:團隊成員近距離觀察閘門升降設備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高郵罐區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重點介紹了數字孿生平臺的應用場景。通過三維可視化界面,平臺以1:1比例構建了罐區設施的虛擬鏡像,實時同步物理設備的運行數據,包括壓力、溫度、液位等參數。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數字孿生技術在水利調度中的應用。隨著指令下達,虛擬界面的閘門緩緩開啟,現實中的閘門同步動作。
灌區創新推出的水利工程二維碼服務成為實踐亮點。農民掃碼即可獲取灌溉預報、水旱災害預警等信息,實現“農事作業早安排”。這一“用水早知道”模式已獲江蘇省水利廳點贊推廣,目前累計服務農戶超5萬戶。

圖3:團隊成員來到罐區控制中心
工作人員結合水利行業發展趨勢,向同學們介紹了數字化技術從“信息化”到“智慧化”的演進歷程,強調數字孿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保障防洪安全中的戰略意義。團隊成員不僅直觀理解了數字化控制系統與數字孿生技術在水利領域的落地場景,更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對傳統行業的賦能價值。
通過實地接觸水利數字化前沿技術,江蘇大學夢溪學院“青芒聚力”水利實踐突擊隊深刻認識到水利數字化正從“工程管控”向“民生服務”延伸——從淮河入江水道的防洪安全,到萬畝農田的“精準滴灌”,數字技術正以“剛柔并濟”的方式,重塑傳統水利行業的社會價值。未來,江蘇大學夢溪學院將持續推進此類實踐活動,助力學子在“智慧水利”等新興領域拓寬視野,為行業發展儲備復合型人才。

圖4:團隊成員和罐區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