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鄉村兒童全面發展,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青葵支教團于2025年7月赴江蘇省睢寧縣南門學校,開展“葵香五育沁童夢,雨潤稚心伴夏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支教團以“培養扎根中國、胸懷世界的時代 新人”為核心目標,從歷史深處汲取精神力量,向世界舞臺打開認知窗口,用全面素養筑牢成長根基,以精準調研優化服務供給,全過程彰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青葵精神,讓每一顆童心在愛的浸潤中向陽而生。

圖為青葵支教團與指導老師合影(張喻涵供圖)
一、紅脈鑄魂,厚植家國情懷
民族復興需精神引領,成長之基在價值鑄魂。在“七七事變88周年”這個沉甸甸的歷史時刻,青葵支教團以“沉浸式紅色教育”為載體,讓歷史記憶走進童心世界。從回溯盧溝橋畔的烽火歲月、剖析全民族抗戰的歷史脈絡,到借VR技術“云游”抗戰紀念館、以手工創作寄寓和平愿景,支教團多維聯動,讓佟麟閣等先烈“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的家國情懷,從史料文字化作可觸可感的精神養分。
這場跨越時空的紅色浸潤,不僅幫助孩子們讀懂“愛國是成長底色”的深刻內涵,更將“強國必有我”的種子,悄然播撒在童心深處,恰似青葵扎根向陽, 少年成長亦需筑牢精神根基。


圖為支教團成員在小學開展七七事變主題手工課程(張喻涵供圖)
二、寰宇求知,涵養全球視野
民族復興不僅需要堅守根脈,更需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青葵支教團深知,新時代少年既要“知中國”,更要“懂世界”。為此,支教團匠心打造了“童心共譜萬邦曲,稚語同織環球夢”主題系列活動,帶領孩子們開啟了一場足不出戶的“環球旅行”。
四大洲文化課堂橫跨亞、非、歐、北美,聚焦泰國、埃及、俄羅斯、美國四國特色文化坐標,通過趣味互動與民俗式體驗促進文明對話,讓孩子們在開放探索中涵養包容心態。模擬聯合國辯論則圍繞全球議題深化思辨,從“大英博物館文物歸屬”延伸至“氣候變化下的國際協作”,孩子們化身各國代表,援引國際公約論證己方立場,鍛煉跨文化表達能力的同時,更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從概念走向具象。
這場“環球之旅”,不僅讓孩子們觸摸到世界的多元肌理,更在他們心中埋下“既守得住根脈,也望得見寰宇”的理想信念。


圖為學生和支教團成員一起開展“童心共譜萬邦曲,稚語同織環球夢”主題系列活動(倪雨軒供圖)
三、五育融合,夯實成長根基
青葵支教團立足“明德育、啟智育、強體育、塑美育、勤勞育”五大維度,將19類特色課程融入日常教學,讓每一堂課都成為成長的“養分”。
德育課引入“漢禮”,帶領孩子們在拱手揖讓間傳承“忠信孝悌”;智育課融合基礎與拓展,以實驗探索微觀世界,用棋藝博弈啟迪思維;體育課結合跆拳道、五禽戲,以“每周一技”強體魄、煉意志;美育課則巧用藍曬、扎染與書法,繪就斑斕畫卷,涵養審美與家國情懷;勞育課設計開展種植體驗與志愿服務,讓孩子們于實踐中體悟耕耘收獲、勞動光榮。五育課程融合間,既以多元場景夯實成長根基,更讓素養培育貼合童心脈動,悄然勾勒出“德智體美勞”協同生長的育人圖景。


圖為支教團成員在小學開展五育課程(張喻涵供圖)
四、聆聽童音,聚焦成長需求
五育素養的落地生根,離不開精準的服務支撐。為進一步把握孩子們的需求,動態調整課程體系,青葵支教團同步啟動“課后服務需求調研”,以問卷、訪談、座談為橋,細致捕捉孩子們對紅色主題活動、國際視野課程、五育實踐課的參與感受、興趣焦點與成長收獲,重點關注他們期待延續的活動形式、時間安排與資源需求。在訪談中,孩子們興奮地表示:“藍曬課能留住陽光的顏色,學校里從沒見過!”“模擬聯合國太有趣了,想知道更多國家的故事!”
這些調研不僅是需求的精準錨定,更是支教團與孩子們心與心的對話——從傾聽童言到回應期待,每一份調整都扎根于真實的成長需要,而這份俯身傾聽、用心回應的過程,本身就是最綿長的陪伴,讓教育的溫度在雙向奔赴中愈發醇厚。

圖為學生在調研課程中以繪畫形式表達對課程的需求(倪雨軒供圖)

圖為學生在“我是小校長”環節發表觀點(倪雨軒供圖)
五、結語:手植葵香,心種暖陽
手植葵香,心種暖陽。這個夏天,青葵支教團以“葵香五育沁童夢,雨潤稚心伴夏長”為指引,用紅色教育筑牢“家國同頻”的精神根基,以環球視野打開“胸懷天下”的認知窗口,借五育課程夯實“知行合一”的成長底氣,憑精準調研架起“雙向奔赴”的陪伴之橋。從烽火歲淬煉的家國情懷,到多元世界激蕩的文明對話;從課堂教學深耕的素養培育,到調研互動傾注的用心關懷,每一份付出都化作滋養童心的雨露,讓“扎根中國、胸懷世界”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萌發。
“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青葵精神,不僅是這個夏天的生動注腳,更將成為持續深耕的方向。未來,青葵支教團將帶著這份與童心同行的熱忱,繼續探索鄉村教育的路徑,讓五育的芬芳持續浸潤童夢,讓陪伴的暖陽始終照亮成長,助力每一顆童心都能向陽而生,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圖為文藝匯演支教團成員與全體學生合影(張喻涵供圖)
(供稿人: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青葵支教團李欽、楊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