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溯文脈,青春續華章——石家莊鐵道大學“石光文韻”實踐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2025年暑期,石家莊鐵道大學校團委副書記張晨帶領多名學生骨干組成“石光文韻”社會實踐團,以“中華文脈傳承”為核心主題,奔赴辛集、鹿泉、石家莊市區及正定等地,穿梭于紀念館、古鎮展館、城市地標之間,在實地探訪中觸摸歷史脈絡,在深度調研中探索傳承路徑,用青春腳步踐行文化守護的使命擔當。
紅色基因與產業文脈交融
實踐團抵達辛集,于紅色地標與產業高地間探尋文脈力量。步入公木紀念館,泛黃的手稿、詳實的史料仿佛將時光回溯,勾勒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詞作者公木的革命生涯與文學成就。那熾熱的家國情懷,如同一束強光,深深觸動著每一位實踐團成員的心靈。在辛集市工運史館與烈士陵園,借助一件件珍貴的實物、一頁頁感人的史料,大家重溫了革命年代工人階級不屈不撓的抗爭歷史,深切體悟到先烈們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在辛集皮革城,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交融,彰顯出傳統文化為現代產業注入的蓬勃潛力。
古驛風情與錢幣文化共鳴
實踐團奔赴鹿泉,于古色古香間探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鮮活生命力。踏入錢幣博物館,從遠古的貝幣到近現代的紙幣,一枚枚錢幣串聯起中華文明的經濟脈絡與歷史變遷。步入德明古鎮,青石板路、明清民居古韻悠長。土門關驛道小鎮則復原了“一鎮通三省”的古驛風貌。古老的驛道遺跡、巍峨的古關城樓與熱鬧的商鋪相映成趣。實踐團成員漫步其中,在古今對比里,深刻體會到文脈傳承的延續性。
紅色記憶與城市發展共生
實踐團齊聚石家莊市區,在紅色地標與城市展館中讀懂傳承與發展的共生密碼。館內泛黃的戰報、舊武器,再現解放石家莊的艱苦歷程。成員們聆聽革命故事,從先輩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正太廣場上,老建筑與現代景觀交融,承載城市記憶與發展變遷。石家莊城市館運用3D建模、多媒體演示等技術,展現城市從小鎮到現代化都市的蛻變,清晰呈現發展中對文脈的守護,為探索數字化傳承路徑提供思路。
園博雅韻與古郡遺珍輝映
實踐團奔赴正定,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感受千年文脈的厚重。河北園博園內,亭臺樓閣、山水園林盡顯中式美學韻味,各地特色園林景觀串聯起河北文化的多元魅力;正定博物館內,青銅器、古瓷器、石刻造像等文物靜靜陳列,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正定作為千年古郡的文明記憶。成員們邊看邊記,細致梳理文化資源亮點。
此次“三下鄉”實踐,是一場文脈溯源之旅,更是一次青年擔當的實踐錘煉。從紅色基因到傳統技藝,從城市發展到古郡遺珍,“石光文韻”實踐團用腳步丈量文化土地,用心靈體悟傳承真諦。未來,團隊將立足專業所長,探索多元傳承路徑,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生。這是青年學子對中華文脈的敬畏與守護,更是用青春力量書寫“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讓千年文脈在青春接力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