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健康中國” 的號角吹向基層,當青春力量遇見銀齡需求,一場溫暖又專業的實踐之旅在徐州鄉鎮悄然開啟。2025 年 7 月,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藥學與檢驗學院 “醫暖桑榆 筑夢鄉衛” 實踐團,響應國家大學生社會實踐號召,帶著醫者初心奔赴一線,聚焦 “鄉鎮衛生院設施升級” 與 “老年人就醫難題破解”,用行動為基層醫療注入青春活力。
精準調研:把 “問題清單” 摸清摸透
要解難題,先找痛點。7 月 15 日至 30 日,實踐團開啟 “靶向調研” 模式,針對兩類核心群體量身定制調研工具:面對衛生院醫護與管理者,用專項問卷排查設備缺陷、征集改造妙招;面對老年患者及家屬,用拉家常式的半結構化訪談,挖出 “不認字看不懂流程”“腿腳不便就醫難” 等真問題,記下他們對 “簡化流程、貼心服務” 的迫切需求。
隨后,隊員們跑遍多所鄉鎮衛生院,座談、跟診、嘮家常齊上陣。不僅摸清了部分衛生院 “設施老化、功能不全” 的癥結,更精準掌握了老年人在掛號、聽醫囑、繳費取藥時的 “卡脖子” 環節 —— 一線醫護的建議、老人的心里話,都成了后續解決問題的 “金鑰匙”。
深度駐點:在衛生院里找 “破題思路”
前期調研有了方向,實踐團把高流鎮中心衛生院作為 “解剖麻雀” 的樣本,開展三天深度駐點。8 月 5 日剛到新沂,隊員們就馬不停蹄整理數據、打包健康手冊;6 日至 8 日,更是全程 “泡” 在衛生院:跟著老人走一遍門診流程,跟著家庭醫生入戶隨訪,親眼看到候診椅沒扶手、藥品標簽字太小的不便,親身體會老人操作掛號機、跟醫生溝通的難處。這些 “第一手感受”,讓后續方案更貼實際。
暖心服務:讓銀齡就醫 “少跑腿、更省心”
調研不是終點,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實踐團把調研成果變成一個個便民妙招:怕老人不認字,就畫卡通版就醫流程圖,用 “太陽” 標晨服、“月亮” 標夜服,流程一看就懂;
擔心老人健康無人問,就搞 “守護銀齡健康” 行動,免費測血壓血糖,還用 “少吃腌菜控鹽”“晨起慢起身防暈” 的大白話給建議,健康知識一聽就會;發現設施有短板,就模擬老人全流程就醫,記下候診椅缺扶手、導診牌看不懂、繳費單信息亂等問題,當場跟衛生院提改進建議;更貼心的是,專門印了大字版、高對比色的 “就診指南”,還特別標注 “有困難找黃馬甲隊員”,讓老人就醫更有底氣。
成果落地:給基層醫療留 “長效方案”
實踐結束不意味著責任收尾。團隊匯總分析所有數據,把五所衛生院的共性問題、差異短板量化呈現,拿出四大類 “接地氣” 的改進建議:
- 設施改得 “適老”:裝扶手、鋪防滑墊,換大字藥簽,用圖文導診牌替代復雜文字;
- 流程變得 “省心”:保留人工窗口,專人幫老人用智能設備,繳費單只留關鍵信息;
- 服務做得 “貼心”:醫生說 “大白話” 講醫囑,幫老人填表單,常發大字健康手冊;
- 機制建得 “持續”:設意見箱收反饋,建改造臺賬公開進度,確保問題不 “懸著”。
這場暑期三下鄉,是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子 “用專業踐初心” 的生動答卷,更架起了高校助力基層醫療的 “連心橋”。未來,學院還會繼續帶著師生扎根基層,用專業力量守護鄉鎮健康,讓銀齡生活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