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未來,益童前行”:北林大學子赴金寨全軍鄉開展暑期支教實踐
2025年盛夏,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林啟未來,益童前行”實踐團隊,懷揣熱忱與理想,奔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全軍鄉,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梁山村留守兒童為核心服務對象,旨在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與深度陪伴,拓展孩子們的知識視野,豐富其精神世界,并深入調研鄉村教育現狀?;顒尤〉昧祟A期成效,成為一場雙向賦能、溫暖深刻的青春征程。
一、 精心籌備,深入調研,奠定活動堅實基礎
活動伊始,團隊與全軍鄉政府及梁山村委進行了深入對接。通過籌備會與實地踏勘,團隊迅速掌握了村內90余名留守兒童的年齡結構、教育狀況及實際需求,深刻認識到當地面臨的師資與資源短缺問題。據此,團隊明確了“以陪伴關懷為主,以啟發興趣為先”的行動方針,結合專業特長,精心設計了涵蓋自然、人文、藝術、體育的課程體系,并制定了詳細的安全預案與走訪方案,為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多元課程,啟迪心智,拓展視野激發夢想
本次支教的核心在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啟發性課程。我們摒棄單向灌輸,強調互動體驗與趣味探索。
在 “自然探秘” 中,孩子們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結構,近距離接觸昆蟲標本,驚嘆于自然世界的精妙,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在 “創意飛揚” 的美術與詩歌拼貼課上,天馬行空的想象被賦予形態,“會飛的房子”和獨一無二的拼貼詩,是孩子們創造力和內心世界最生動的表達。
在 “人文回溯” 的歷史與語文課上,孩子們穿越春秋戰國,化身歷史人物進行劇本演繹,在朗朗書聲和辯論思辨中(如“結局重不重要”),感受著文字與思想的重量。
在 “科學奇趣” 的彩虹實驗室里,棱鏡分光、碘鐘反應等神奇現象,將抽象的科學原理化為直觀的視覺盛宴,點燃了好奇與探索的火花。
尾聲的 “古文煉金所” 與集體朗誦《少年中國說》,更讓千年文脈與時代強音交融,激發了少年的壯志豪情。每一堂課,都旨在點亮一盞求知的燈,守護一份珍貴的想象力。
三、 暖心陪伴,深度走訪,踐行青年責任擔當
除了豐富多彩的課程,深度家訪與日常陪伴是本次實踐的另一重要維度。隊員們走進孩子的家庭,傾聽他們的煩惱與夢想,了解他們真實的成長環境。從初時的拘謹到敞開心扉,孩子們的變化讓我們深切體會到,對于留守兒童而言,情感上的關注、耐心的傾聽和真誠的鼓勵,其重要性不亞于知識的傳授。我們努力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在操場的游戲中,在課后的交流里,給予他們溫暖的陪伴。這個過程,也讓每一位隊員更深切地理解了“責任”二字的含義,踐行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四、 成果豐碩,雙向賦能,共赴未來山海之約
本次支教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于全軍的孩子們而言,這是一次視野的開拓、自信的提升和快樂的體驗,他們在發現、創造和思考中收獲了成長。對于實踐團隊而言,這更是一次靈魂的洗禮與能力的淬煉。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求知的眼眸、無限的創造力,深深地感動和激勵著我們,讓我們重新審視學習的意義、青春的價值和責任的分量。這是一場真正的雙向奔赴與共同成長。
離別不是終點,而是新旅程的起點。車窗外揮動的小手與教室墻上的“奔赴下一場山海”相互映照,寓意深遠。本次“林啟未來,益童前行”支教活動雖已結束,但它所播下的種子正在萌芽。未來,團隊將繼續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總結沉淀經驗,探索可持續的幫扶模式,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教育發展貢獻綿薄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