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酷暑,熱浪翻騰,卻擋不住移通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青春步伐。“鄉遇丁山·文旅行”鄉村促進振興團深入重慶市綦江區丁山鎮萬佛峽漂流景區,以專業為筆、熱忱為墨,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通過沉浸式調研、網絡直播引流與游客安全服務三大舉措,為景區發展注入青春動能,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沉浸體驗,精準把脈景區需求 懷揣服務基層的初心,克服初抵時因路線不熟、標識不清導致的短暫波折,團隊一抵達,便化身“游客”開啟沉浸式漂流體驗調研。全長5公里,自然落差260米的河道蜿蜒于峽谷之間,促進團在急流險灘中出發,觀察河道安全設施、救生點分布、服務流程效率以及環境衛生狀況。同時,在排隊區和終點休息區,團隊成員們積極主動與游客交流,收集第一手游玩感受與改進建議,為后續精準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云端賦能,直播山水魅力 成員們發揮所長,在漂流起點、險灘節點及風景絕佳處架起設備,開展公益助農文旅直播。他們克服設備防水、信號穩定及水流顛簸等挑戰,穩定鏡頭捕捉峽谷壯美與漂流激情,熱情解說推介項目、普及安全知識。這場連接萬佛峽與外界的“云窗口”直播,直播間收獲點贊數人氣13000+。成員們不僅展示了丁山鎮的山水之美,更展現了服務鄉村的飽滿熱情與務實擔當,通過實時互動答疑、收集反饋,成為連接景區與潛在游客的“青春紐帶”。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線上推廣,更是將專業知識應用于鄉村振興一線的寶貴實踐。
安全守護,筑牢漂流生命線 在萬佛峽漂流起點,一群身著白色工作馬甲的青春身影尤為醒目。這正是“鄉遇丁山·文旅行”團隊的成員們。他們主動將服務陣地前移,協助景區工作人員為游客檢票、規范穿戴救生衣和安全頭盔。“您好,請讓我幫您檢查救生衣卡扣是否牢固。”“頭盔系帶需要再緊一點,確保安全。”……隊員們分工明確,動作迅速而嚴謹,穿梭于興奮的游客之間,一遍遍重復著安全提示,一絲不茍地確認每處搭扣、每根系帶是否達標。他們熱情的服務和嚴謹的態度,不僅有效緩解了景區客流高峰期的運營壓力,也顯著提升了裝備穿戴的效率和規范性,贏得了工作人員和游客的一致贊許。這抹忙碌而可靠的白色身影,成為了萬佛峽激流中最溫暖的安全底色。
青春答卷,實踐沃土育擔當 在萬佛峽的碧波激流間,這支“鄉遇丁山·文旅行”鄉村促進振興團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他們俯身協助游客穿戴救生衣,守護的是生命安全,傳遞的是奉獻溫度;架起鏡頭直播推介,推廣的是山水風光,注入的是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活力。萬佛峽漂流執行總經理王業海對團隊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學們專業、熱情、有擔當!他們的安全志愿服務顯著提升了游客體驗和景區安全水平,創新的直播推廣更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有效助力了萬佛峽的知名度和引流,是真正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動能,非常值得點贊!”這不僅僅是一次暑期實踐,更是青年學子將課堂所學融入廣袤鄉土、在服務奉獻中讀懂國情民情、錘煉意志品格的生動課堂。丁山鎮的青山綠水,見證了移通學子投身鄉村振興的赤子之心與實干擔當。
供稿:洪榮巧 楊如意
供圖:袁康 黃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