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足牌樓 感悟改革歷程
抵達小崗村后,實踐團成員首先來到村口的牌樓前。灰白相間的牌樓上,費孝通所提“小崗村”三個大字蒼勁有力,既見證著“大包干”的改革壯舉,也承載著鄉村振興的時代新篇。實踐團成員在此駐足合影,感受小崗村從“敢闖敢試”到“全面發展”的歷史跨越,更堅定了用專業知識服務基層的信念。

參觀故居紀念館 傳承紅色力量
隨后,實踐團走進沈浩同志故居與紀念館,循著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低矮的平房內,陳舊的桌椅、泛黃的工作筆記靜靜陳列,無聲訴說著沈浩同志扎根小崗6年,帶領村民修路、引水、發展產業的奮斗歷程。成員們仔細翻看沈浩同志記錄的民情日記,字里行間的為民情懷與實干精神,讓青年學子深刻體會到共產黨員的擔當,也更明晰了自身需要傳承的精神力量。

移步沈浩同志紀念館,館內的影像資料、實物展品系統展現了其“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并肩”的奉獻歷程。在“紅手印”雕塑前,成員們駐足良久——這枚凝聚著小崗村民挽留沈浩的紅手印,與“大包干”時的紅手印一脈相承,都是民心向背的生動見證。成員們在館內認真參觀學習,并向沈浩同志雕像致敬。
開展法律服務 回應村民需求
結合專業特長,實踐團在小崗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法律服務活動。成員們搭建臨時咨詢臺,為村民提供婚姻家庭、土地流轉、鄰里糾紛等方面的法律咨詢,發放《農村常見法律問題手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法律條文,引導村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這場法律服務貼合村民需求,有效回應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切實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