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7月5日,山東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交通242班“預”籌帷幄社會實踐小組圍繞城市地鐵口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車位不足等突出問題,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專項調研活動,旨在為優化停車管理、提升通行效率提供實證依據。
調研首日,實踐團隊分為三個小組分別赴鮑山站、北園站、安成街站等三個典型的地鐵站口進行分組調研,通過實地觀察、隨機訪談等方式,初步掌握各站點非機動車停放的基本情況,包括車位規劃、高峰時段擁堵狀況及市民停車痛點。經過對比分析,鮑山站因周邊社區密集、通勤人流量大、停車矛盾最為典型,被確定為次日重點調研對象。
次日,實踐小組又重新分為早晚兩組,分別對鮑山站的早晚高峰進行細致化調研:清晨7:10至8:00,重點記錄早高峰時段非機動車進出流量及停放秩序;上午分時段統計靜態停車數量,繪制車位使用熱力圖;傍晚17:00至19:00,持續監測晚高峰人流車流變化。通過實地考察,發現早高峰非機動車停車處車位緊張,所有車輛密集擺放,圍欄外的道路、綠植及路口處停了近400輛非機動車,造成道路擁擠,堵塞路口等問題。
第三天,團隊集中整理三天調研數據,運用統計分析方法,梳理出鮑山站高峰時段車位缺口、潮汐式停車特征等關鍵問題,并結合市民反饋初步構思解決方案。
團隊負責人表示,此次調研為后續制定精準化、可落地的治理方案筑牢了根基。團隊希望以此次實踐為起點,結合調研中發現的車位缺口、潮汐式停放等核心問題,聯合相關部門探索科學的管理模式,從優化車位規劃、完善引導設施等方面發力,切實改善地鐵口交通亂象,讓市民的出行更順暢、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