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下午,淮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綠社數治”淮師惠民先鋒隊走進濉溪古鎮石板街的淮北民俗泥塑藝術館,參觀第七代淮北泥塑傳承人李建東的工作室,沉浸式了解學習了泥塑制作的過程。

隊員采訪非遺傳承人
團隊從泥塑的起源、重要變化、面臨困境、材料環保四個方面,與李建東老師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到泥塑傳承發展的困境:一是因經濟效益不高、產品不暢銷,年輕人難以堅持從事泥塑制作;二是游客難以理解泥塑作品中蘊含的創作時間成本與藝術價值。李建東老師表示希望來的游客能夠通過參觀學習越來越了解泥塑的價值,希望熱愛泥塑的年輕人勇敢嘗試學習這門手藝并堅持下去。

工作室負責人為隊員講解泥塑制作過程
工作室的趙敏老師現場指導團隊成員嘗試了泥塑過程的操作,從摔泥、搓泥條、揉合、塑形,到捏制泥塑,并提到學習泥塑貴在堅持。親手制作泥塑的過程讓隊員們切身感受到非遺手藝的非凡匠心和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工作室負責人指導隊員制作泥塑
通過此次學習非遺泥塑手藝活動,團隊深刻體會到泥塑不僅是指尖與泥土的觸碰,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指出“到2025年,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工作體系更加完善,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健全,創造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明顯提高,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再結合實踐學習,隊員們紛紛表示每一次體驗都是對非遺火種的守護,希望中華傳統的技藝可以在新時代青年人的創新與傳承中煥發新生。

非遺傳承人與隊員合照
(圖:蘇永宏 王馨苒/文:瞿康雨/審核:孫可意/審校:王慶超/終審:吳守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