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五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揮設計類大學生的所學所長,6月27日,合肥大學設計學院“非遺煥新助農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正式開啟,隊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奔赴五河縣,用青春譜寫出一副優美的畫卷。
在五河縣文化館內,五河縣文化館館長尚伶俐及其他工作人員對合肥大學此次三下鄉活動表示了熱烈歡迎并介紹了五河縣的非遺文化。文載于物,族髄附間。跟隨館長的腳步,我們看見了五河縣眾多的璀璨的非遺文化,如:國家級非遺文化五河民歌,省級非遺文化清明廟會,錢桿舞,打鐵舞等。
尚館長希望通過當代大學生的視角,結合當前文旅市場發展需求,為五和縣非遺項目設計開發文創產品,為五河縣非遺文化傳承開拓新的視角,注入澎湃活力。設計學院團委書記吳嫻老師表示,在接下來的社會實踐中,學院“三下鄉”團隊將會積極學習五河特色文化,了解當地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結合當前優秀新興文化進行“二創”,將富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產品設計出來。希望團隊成員們結合專業特長,為五河縣非遺文化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本次設計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將為五河縣的國家級非遺五河民歌、省級非遺清明廟會、臨北獅子舞、打鐵舞、賽龍舟等項目設計標識、IP形象、插畫、宣傳圖冊、冰箱貼、盲盒等既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充分適應當下文旅市場流行趨勢的系列文創產品設計方案。
團隊通過實地調研、資料搜集、深入解讀等方式對五河縣非遺文化進行產品設計。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既推動了五河縣非遺文化的發展,也引導青年一代深入基層,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通過一周的實踐經歷,發揮大學生在國家產業發展和縣域經濟實際發展需要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連接起非遺文化和現代的碰撞交融。用新的視角再現傳統故事,讓傳統與創新并駕齊驅,共同前行,力爭對五河縣的文化旅游事業乃至地區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