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蔬菜產業,青春探尋共富新路徑——攀枝花學院數智耘途實踐小隊專題調研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戰略號召,探索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的創新實踐,推動青年人才深度融入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攀枝花學院數智耘途實踐小隊,于7月2日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開展“數智化背景下現代農業共富新路徑”專題調研。
數智賦能的丙谷鎮
當日上午,實踐小隊首站來到當地智慧大棚。大棚負責人冷天華圍繞數字農業理念,揭開了現代農業的“科技密碼”。智慧大棚的環境調控系統四周設有通風網及可開關通道,借助自然通風調節溫度,節能又環保。自動化設備是大棚里的“主力軍”,播種機、噴灌機、包裝機等讓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數倍,一臺機器就能替代多名人工。在水肥管理區,一體化系統精準供應水肥,避免資源浪費。霧培區的“霧養”技術,霧化營養液噴灑植物根系,配合自控系統調節,促進植物吸收養分。棚內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為管理提供精準依據。科技與農業的融合讓農業從“看天吃飯”轉向“知天而作”。
水肥管理區,一體化系統以檢測合格的地下水為源,經處理加藥劑后,通過滴灌與電磁閥精準供水肥,避免浪費;霧培區“霧養”技術奇特,霧化營養液直噴根系,二級自控調時調溫,促吸收。棚內傳感器實時采數據,為管理提供依據。
圖為冷天華為實踐小隊講解大棚運營模式
隨后,實踐小隊來到米易現代農業大數據中心。大屏上各類數據跳動,呈現出數字化農業圖景。負責人介紹,大數據技術精準采集并分析集約化育苗生長參數、測土配方施肥灌溉量、有害生物防控病蟲害動態及設施運行數據等。進行病蟲害防治時,無人機可依據大數據精準撒藥,實現高效防控。大數據技術讓當地實現對農田設施的精準管控,打造出“知天而作”的數字化農業生產模式,小隊成員深刻感受到數字農業的魅力。
圖為實踐小隊參觀米易現代農業大數據中心
參觀結束后,小隊直觀感受到數字農業魅力——遙感、地理信息等技術與農學深度融合,讓環境調控、生產作業、資源管理全流程“知天而作”,現代農業的科技躍遷,正重塑傳統農耕圖景 。
圖為李書記與實踐小隊交談
最后,實踐小隊在與村書記的交流中了解到,當地農戶會將部分水果加工成果干、果脯等附加產品,通過網店進行售賣。不過,在更廣泛地運用數字化技術拓展產品銷路方面,他們仍面臨不少阻礙,目前并沒有形成規模化、系統化的線上銷售模式。
數智糧旅的撒蓮
下午,實踐小隊深入撒蓮鎮安全村探尋天府第二糧倉。安全村張主任介紹,當地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采用稻菜輪作科學規劃,在省農科院支持下推廣優質品種,超級稻攻關成果顯著,畝產遠超全省平均水平。在科技應用方面,無人機統防統治保障農產品安全,環境監測系統智能調控,讓農業生產更具科學性。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亮點紛呈,特色農業景觀、鄉村馬拉松賽事、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和特色民宿吸引眾多游客與研學團隊。
圖為張主任與實踐小隊的合照
之后,實踐小隊走進埡口村攀西天敵工廠。埡口村余老師向實踐小隊介紹了蔬菜大棚的自動監測系統通過土壤傳感器實時監測數據,運用智能算法分析處理,自動控制遮陽簾、天窗及灌溉操作,為農作物營造適宜環境。
通過此次活動小隊成員們既掌握了智慧農業技術和電商運營等實用技能,又深化了對鄉村振興的認知;既鍛煉了實踐能力,又培養了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實現了專業成長與價值引領的雙提升。(文字:李紫嫣 圖片:李紫嫣 蒲文芳 李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