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夢暖童心∣南昌師范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
6月30日,南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紅星隊”社會實踐團為助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積極響應“三下鄉”活動號召,奔赴江西省進賢鎮池溪鄉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從心理健康守護到文化傳承浸潤,從興趣培養賦能到安全知識護航,為孩子們編織起充滿溫暖與希望的成長網。
心理健康調查:叩響心門的“小窗口”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為當地孩子們分發了心理健康小問卷。調查問卷設置了幾個簡單的問題,主要圍繞小朋友們的心理狀況,家庭情況,學業壓力等維度展開。團隊成員們通過同兒童耐心聊天,幫助填寫問卷,輕輕敲響孩子們的心門。
圖為團隊成員幫助小朋友填寫問卷。梁奕菲 供圖
心理課堂:滋養心靈的“雨露”
調查結束后,實踐隊開展“我的情緒我做主”小課堂,團隊成員吳夢玲針對“喜怒哀懼”這四種基本情緒,通過童趣化的語言,結合動畫演示和互動游戲,帶領小朋友們深入理解了這四種情緒的基本內涵。“日常生活中,你們有哪些關于這四種情緒小精靈的具體體現嗎?”在課堂中,吳夢玲拋出問題,小朋友們積極舉手回答提問,反響熱烈。其他團隊成員協同合作,幫助小朋友們更好理解這四種情緒。
這堂心理課,如同滋潤心靈的雨露,讓孩子們學習認識、管理情緒,為心靈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夢想明信片:繪就童真的“展望”
心理課堂結束后,實踐隊開啟了夢想明信片繪畫環節。隊員們為小朋友們分發明信片、彩筆,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夢想畫在紙上。小朋友們專注繪畫的過程中,隊員們輕聲與他們交談,傾聽畫里畫外的心聲,一張張明信片,成為留存童真與夢想的獨特載體,也讓實踐隊更深入地觸摸到孩子們對未來的向往。
圖為小朋友們繪畫夢想明信片的場景。梁奕菲 供圖
黨史故事:傳承信仰的“火種”
7月1日我們將迎來建黨104周年。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員們將紅色黨史故事也帶進了小課堂。團隊成員劉季鳴通過講述“十七棵信念樹”和革命烈士趙醒儂的事跡,激勵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堅定理想信念,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目標砥礪前行。“十七棵信念樹”主要敘述了革命先輩在艱難環境中,以樹為見證堅守理想、傳遞信念的故事。小朋友們聽了,眼中滿是好奇與崇敬。當劉季鳴講到趙醒儂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趙叔叔好勇敢,以后我要向他學習!”
一個個紅色故事,如傳承信仰的火種,在小朋友們心中燃起對國家責任、理想信念的思考,讓紅色基因在新一代心中悄然扎根,引導他們懂得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興趣課堂:綻放活力的“舞臺”
為增強孩子們的體魄、促進民族團結,實踐隊開展了太極拳教學和中國民族舞教學。教導太極拳的隊員們以沉穩的動作示范,耐心講解每一個步驟。小朋友們的動作起初雖稍顯笨拙,但在不斷地練習后都有了極大的進步。民族舞蹈教學中,團隊成員吳明檜和賴靖琳選取節奏歡快的民族舞蹈,從基本步伐教起,孩子們跟著擺動身姿,笑著、跳著,裙擺與褲腳揚起青春的弧度。一舞一動期間,孩子們觸摸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收獲了快樂與自信。
圖為小朋友們學習民族舞蹈的場景。梁奕菲 供圖
防溺水教學:筑牢安全的“防護網”
暑期將至,防溺水教學成為守護生命的“必修課”。團隊成員鐘盛通過真實案例視頻,展現溺水的危險與后果。“有小伙伴喊你去不熟悉的小河游泳,能去嗎?”“不能!”孩子們齊聲回答。鐘盛還教孩子們用普通話齊聲朗讀了“防溺水六不原則”,增強了小朋友們對防溺水的認知,讓小朋友們將這“六個不準”牢牢記在心里。
此次南昌師范學院“紅星隊”社會實踐隊伍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從心理關懷到文化傳承,從興趣培養到安全守護,多維度為孩子們送去溫暖與助力。愿這份來自青春的力量,能化作長效陪伴的微光,照亮更多留守兒童的逐夢征途。未來,期待更多社會力量關注留守兒童群體,持續傳遞關愛,讓他們的成長之路灑滿陽光。
圖為社會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的合照。梁奕菲 供圖